[实用新型]耦合电极组、触控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3506.2 | 申请日: | 2013-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2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丁俊;姚鹏飞;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艾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骆苏华 |
地址: | 20023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电极 触控板 以及 显示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触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耦合电极组、触控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投射电容触控板可分为自电容触控和互电容触控板两种类型。
通常,自电容触控板在触摸检测时,依次分别检测横向与纵向电极阵列对地电容。根据触摸前后电容的变化,分别确定横向坐标和纵向坐标,然后组合成平面的触摸坐标。自电容的扫描方式,相当于把触摸触控板上的触摸点分别投影到X轴和Y轴方向,然后分别在X轴和Y轴方向计算出坐标,最后组合成触摸点的坐标。如果是单点触摸,则在X轴和Y轴方向的投影都是唯一的,组合出的坐标也是唯一的;如果在触摸触控板上有两点触摸并且这两点不在同一X方向或者同一Y方向,则在X和Y方向分别有两个投影,则组合出4个坐标。显然,只有两个坐标是真实的,另外两个就是俗称的”鬼点”。因此,自电容触控板无法实现真正的多点触摸。
互电容触控板自电容触控板的区别在于,其所检测的是电极之间电容的变化。当手指触摸到电容触控板时,影响了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通常,检测互电容大小时,驱动电极依次发出激励信号,所有感应电极同时接收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驱动和感应电极交汇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摸触控板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根据触摸触控板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的坐标。因此,触控板上即使有多个触摸点,也能计算出每个触摸点的真实坐标。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互电容式触控板。该触控板包括有多个耦合电极组,每个耦合电极组包括一个驱动电极110和一个感应电极120,图1示出了其中的四个耦合电极组。除了耦合电极组之外,触控板100还包括与驱动电极110电连接的驱动电极走线111和与感应电极120电连接的感应电极走线121,它们用于将驱动电极110和感应电极120电连接至触控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触控板100所包括的驱动电极110、电极走线111、感应电极120和感应电极走线121制作于基板130表面。在每个耦合电极组中,驱动电极110和感应电极120之间相互耦合形成耦合电容,例如手指触摸在驱动电极110和感应电极120之间时,引起耦合电容的变化,经过触控控制器的处理之后形成相应的触控信号,该触控信号使得相关器件(例如显示器)做出相应的反应。
但是现有互电容式触控板存在着信噪比低的缺点。因而,授权公告号为CN202600673的中国专利提出一种通过减少噪声来提高互电容式触控板信噪比的方法。但是,单纯靠减小噪声仍然无法使互电容式触控板达到较高的信噪比。
因而,亟需提出一种新的耦合电极组,以解决现有触控板信噪比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耦合电极组、触控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以使得采用该耦合电极组的触控板能够具有较高的触控灵敏度,提高了触控板的信噪比。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耦合电极组包括: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耦合电极组包括:
至少一个驱动电极,所述驱动电极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驱动部;
至少一个感应电极,所述感应电极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感应部;
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一感应部之间形成耦合电容;
所述第一驱动部延伸出至少一个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第一驱动部呈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90°的夹角;
所述第一感应部延伸出至少一个第二感应部,所述第二感应部与所述第一感应部呈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90°的夹角;
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第二感应部之间形成耦合电容。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垂直;所述第一感应部与第二感应部垂直。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部与所述第一感应部平行。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极为多个,所述感应电极为一个,所述第一感应部为多个。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极为多个,所述感应电极为一个,所述第一感应部为多个。
可选的,所述感应电极还包括主干,所述主干垂直连接多个所述第一感应部。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极还包括从所述第二驱动部延伸出的第三驱动部,并且所述第三驱动部与所述第二驱动部呈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90°的夹角;
所述感应电极还包括从所述第二感应部延伸出的第三感应部,并且所述第二感应部与所述第三感应部呈大于0°且小于或等于90°的夹角;
所述第三驱动部与所述第三感应部之间形成耦合电容。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位于同一平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艾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艾为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35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捷移动电源
- 下一篇:可太阳能充电的笔记本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