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电机转子铁心叠压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3942.X | 申请日: | 2013-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67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章东东;周国玉;程雪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清江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2 | 分类号: | H02K15/02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005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电机 转子 铁心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大型电机转子铁心叠压工装。
背景技术
当前对大型电机转子铁心叠压的传统工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轴上直接叠片,利用大型叠压设备压装铁心。该工艺的弊端是:叠压必须用叠压设备,叠压设备的运动行程需高过轴头,必须投入高过轴的叠压工装。另一种是:利用假轴预叠,然后上叠压设备压紧,接着退出假轴,把转子铁心加热,最后将电机轴穿入铁心,完成叠压。此工艺弊端:工装投入大,工序繁琐、加热耗能、制造周期长、相对成功率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急需寻找一种既经济、可靠、操作性强的叠压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型电机转子铁心叠压工装,借用本实用新型简单经济的叠压工装和小型工具,直接在轴上完成大型电机转子铁心叠压的优化工艺。该工装成本低,不用借助油压机、操作简单、靠性、适用性强。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大型电机转子铁心叠压工装, 包括设有凹槽的平台、下垫板、中压板、上垫板、垫板固定装置和千斤顶,所述下垫板置于平台上,电机轴一端穿过下垫板中心孔插入平台的凹槽内,另一端套装上垫板,上垫板与下垫板之间安装垫板固定装置构成稳定框架,中压板位于下垫板与上垫板之间,中压板与上垫板之间容纳千斤顶。
本发明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垫板固定装置包括螺杆和螺母,所述下垫板与上垫板边部分别设有孔,螺杆两端穿装在孔内,用螺母固定。
本发明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下垫板上方安装有下垫圈,上垫板下方安装有上垫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
本发明只需利用简单的叠压工装,包括上垫板、上垫圈、下垫板、下垫圈、中压板、螺杆、螺母和手动千斤顶,即可直接在转轴上完成大型电机转子铁心叠压工艺,工装成本低,不用借助油压机,操作简单,可靠性、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初段叠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段叠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末段叠压示意图。
其中:下垫板1、下垫圈2、螺杆3、中压板4、千斤顶5、上垫板6、上垫圈7、螺母8、平台9、转子下压圈10、转子上压圈11、转轴12、转子片1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设有凹槽的平台9、下垫板1、中压板4、上垫板6、垫板固定装置、千斤顶5,所述下垫板1置于平台9上,电机轴12一端穿过下垫板1的中心孔插入平台9的凹槽内,另一端套装上垫板6,上垫板6与下垫板1之间安装垫板固定装置构成稳定框架,中压板4位于下垫板1与上垫板6之间,中压板4与上垫板6之间容纳千斤顶5。
所述垫板固定装置包括螺杆3和螺母8,所述下垫板1与上垫板6边部分别设有孔,螺杆3两端穿装在孔内,用螺母8固定。
所述下垫板1上方安装有下垫圈2,上垫板6下方安装有上垫圈7。
大型电机转子铁心叠压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一)初段叠压:将下垫板1置于设有凹槽的平台9上,将下垫圈2置于下垫板1上,将转轴12插在下垫板1内,要求转轴12上的辐筋加工面与下垫板1相接,然后将转子下压圈10穿套在转轴12,开始叠放转子片13;
(二)中段叠压:当转子片13叠放至200-400毫米长度后,将中压板4、上垫板6穿套在转轴12上,中压板与4上垫板6之间留有容纳千斤顶5的空间,上垫板6与下垫板1的边部设有孔,在两者之间穿装螺杆3,用螺母8固定,形成稳定的框架,接着在中压板4上用千斤顶5对已经叠放好的转子片13进行加压,然后拆除螺母8、螺杆3、上垫板6、中压板4,继续叠放转子片13,每叠加200-400毫米长度后,加压一次;
(三)末段叠压:当叠压至尾段时,将转子上压圈11穿套在转轴12上,依次装好上垫圈7、上垫板6、螺杆3、螺母8后,用扭力扳手调好定值扭力,把各螺母锁紧,完成整个叠压工序。
叠压工序完成后,在铁心保持压力的状态下,根据电机设计图纸上要求的方法将铁心固定,然后拆除所有叠压工装。
所述每次千斤顶加压的压力是根据具体转子铁心叠压系数计算出的定值压力施压。
虽然本发明参照上述实施例进行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应理解其中可作各种变化和修改而在广义上没有脱离本发明,所以并非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的实施例的变化、变形都将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清江电机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清江电机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39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向细胞中导入核酸的方法以及核酸复合物
- 下一篇:固化性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