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枷棍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4420.1 | 申请日: | 2013-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4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苟小平;苟平安;李欢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陇东学院;苟小平 |
主分类号: | A63B69/00 | 分类号: | A63B69/00;F41B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5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武术奇兵器,具体为连枷棍。
背景技术
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是道教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著名五大武术流派。始祖是飞虹子,早年在少林寺学艺,后隐居崆峒山习道研艺。崆峒派武术吸收了少林、峨嵋、武当武术的精华,在其手法,套路、技击功夫上成为一体,讲究实打、实拿、以技击强身健体和增加功力为目的。崆峒派武术特点是“奇兵”(兵器),它不属于十八般兵器。形式各种各样,小巧玲珑,携带方便,不易被对方发现,交手中往往能出奇致胜。其中兵器有风火五行轮、风火扇、挎虎篮、飞爪、佛尘、九齿铁耙、连枷、铁琵琶、分水娥媚刺、翻天印、太统法铃等。
连枷棍,是武术软器械之一。古时称连挺、连筵、铁链夹棒、铁连枷、盘龙棍等。因其形状与农家打麦脱粒用的连枷相似,故俗称连枷棍。又因是由梢子和棍身连成,又称梢子棍。连枷棍是一种很古老的兵器,最早在什么时候出现,众说不一,据《墨子·备城门》记载:“二步置连挺、长斧、长椎各一物,枪二十枚。”意思是说将一定数量的连挺、长斧等兵器分散设置在防卫区内。《墨子·备蛾传》记载:“当敌人附借云梯、密集如蚁,缘城墙而上时,用火烧之,用连筵击之。”由此可见,连枷棍在当时(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是守城御敌的重要兵器了。唐代杜佑在《通典》中记载:“连挺,如打禾连枷状,打女墙外上城敌人。”“女墙”,指城墙上的矮墙,即城蝶。意思是说当攻城的敌人沿梯攀登到接近城蝶时,守军居高临下,用连枷击打敌人。
宋代时,连枷不但仍用于守城御敌,而且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马上兵器。据北宋官修的《武经总要》记载:“若登者渐多,则御以狼牙铁拍;手渐攀城,则以连枷棒击之。”这里说明当敌人攀上城蝶时,利用连枷利于自上向下击打的特点,打击敌人手、头等部位。又据《武经总要》记载:“铁链夹棒,本出西戎,马上用之,以敌汉之步兵,其状如农家打麦之连枷,以铁饰之,利用自上击下,故汉兵善用者巧于戎人。”“西戎”即我国古代对西北一带游牧民族的泛称。这里说明当时连枷是用铁制成,由西戎人发明创造,戎、汉士兵都曾用它作兵器,戎人擅长骑马,手持连枷攻打敌人步兵。宋代官兵看到戎人的兵器优点后,便吸取过来,“铁链夹棒”学习于“西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说明古代战争及多民族交流对我国古代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马上连枷也有单双之分。手连枷棍可能就是西戎人将马鞭子的皮质鞭梢改为短棒,再用铁链(皮条)将鞭杆与短棒连接而制成。这种改制的武器短小轻便,适合骑兵快速、灵活、机动、单手使用的要求,亦可做为赶马的“鞭子”。这大概就是现代手梢子棍的原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其特征是:所述的连枷棍,长棍和鞭棍的直径为3-5厘米,鞭棍6的长度为40-50厘米,长棍2的长度为140-155厘米,长棍和鞭棍用15-30厘米长的铁链连接而成,长棍2下端有金属箍一,是用金属套管将长棍一端包裹起来,长棍2上端有金属箍二,金属箍二上连接一个半圆形圆环,连接在铁链4上,鞭棍6下端有金属箍四,是用金属套管将鞭棍一端包裹起来,鞭棍6上端有金属箍三,金属箍三上连接一个半圆形圆环,半圆形圆环连接在铁链4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连枷棍,给武术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体育训练器材,丰富了人们对我国古代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旅游胜地的崆峒山,可以将先祖创造的各种文化资源加大开发利用,将奇兵器做成不同材料的工艺品,供游客欣赏和留作纪念品,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崆峒武术奇兵器。
因此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连枷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容易推广和普及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金属箍一,2、长棍,3、金属箍二,4、铁链,5、金属箍三,6、鞭棍,7、金属箍四。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陇东学院;苟小平,未经陇东学院;苟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44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梅花扳手
- 下一篇:一种便于更换的临床托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