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插接式温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5140.2 | 申请日: | 2013-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57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黄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耐特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7/72 | 分类号: | H01H37/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接 温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档电器产品外加的温控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插接式温控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低档次的电器产品中一般没有设置温度控制器,故其只能持续升温或直接断开降温,不能根据个人需要进行温度调节和设定,然而低档电器产品在普通家庭中被广泛使用,故一定程度上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也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不符合节约能源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拆卸式安装在低档电器产品上以达到温度控制效果的插接式温控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插接式温控器,包括设有插接进口和插接出口的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为感温变形壳体,在所述密封壳体内设有进线接头和出线接头,所述进线接头设置在所述插接进口内,所述出线接头设置在所述插接出口内,所述密封壳体内还设有带活动接头的绝缘控制杆,所述绝缘控制杆上下移动使活动接头与进线接头、出线接头相连接或断开,所述绝缘控制杆的底部抵接在所述密封壳体内壁上,所述绝缘控制杆的顶部穿过密封壳体壁设置。
在所述密封壳体内还设有绝缘弹片,所述绝缘控制杆的底部抵接在所述绝缘弹片上。
所述密封壳体内设有灭弧室,所述活动接头与所述进线接头、出线接头的连接处设置在所述灭弧室内。
其使用原理简述如下:将低档没有温控装置的电器产品的电缆线插接在插接出口内,同时将电源线插接在插接进口内,再将密封壳体放置在电器产品中或使电器产品包裹密封壳体,密封壳体感温并发生形变,如果电器产品的温度过高,超过临界值时,密封壳体变形使内部绝缘杆移动,使其活动接头与进线接头、出线接头断开,进而防止温度继续升高;当电器产品的温度逐渐下降,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密封壳体的形变量恢复,同时使绝缘杆的活动接头与进线接头、出线接头连接,使其继续供电。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可以使无温控装置的低档电器产品具有温控功能,有效的保证了低档电器的使用安全性,且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而且不需要对低档电器产品进行大规模的改动,适合推广应用,结构合理且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见图1,一种插接式温控器,包括设有插接进口1和插接出口2的密封壳体3,所述密封壳体3为感温变形壳体,在所述密封壳体3内设有进线接头4和出线接头5,所述进线接头4设置在所述插接进口1内,所述出线接头5设置在所述插接出口2内,所述密封壳体3内还设有带活动接头61的绝缘控制杆6,所述绝缘控制杆6上下移动使活动接头61与进线接头4、出线接头5相连接或断开,所述绝缘控制杆6的底部抵接在所述密封壳体3内壁上,所述绝缘控制杆6的顶部穿过密封壳体3壁设置。
在所述密封壳体3内还设有绝缘弹片7,所述绝缘控制杆6的底部抵接在所述绝缘弹片7上。
所述密封壳体3内设有灭弧室8,所述活动接头61与所述进线接头4、出线接头5的连接处设置在所述灭弧室8内。
其使用原理简述如下:将低档没有温控装置的电器产品的电缆线插接在插接出口内,同时将电源线插接在插接进口内,再将密封壳体放置在电器产品中或使电器产品包裹密封壳体,密封壳体感温并发生形变,如果电器产品的温度过高,超过临界值时,密封壳体变形使内部绝缘杆移动,使其活动接头与进线接头、出线接头断开,进而防止温度继续升高;当电器产品的温度逐渐下降,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密封壳体的形变量恢复,同时使绝缘杆的活动接头与进线接头、出线接头连接,使其继续供电。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耐特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温州耐特尔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514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