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起跑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5843.5 | 申请日: | 2013-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9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鲁剑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鲁剑雄 |
主分类号: | A63K3/02 | 分类号: | A63K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62 湖北省武汉市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起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起跑器,尤其是一种新型起跑器。
背景技术
起跑器又称助跑器,用于增加运动员起跑时的后蹬力,是一种常见的体育运动器械。目前人们普遍使用的起跑器,包括:底板,底板的两侧分别挂接有一个移动座,每个移动座上固定设置有一个脚踏装置,每一个脚踏装置包括一个脚踏座和一个活动设置在脚踏座上的脚踏板。实际使用时,运动员首先将底板固定在跑道的合适位置上,然后分别通过挂接在底板上的左、右移动座来调整左、右两个脚踏装置的前后位置,最后通过调节脚踏板的蹬踏面的倾角,使得自己处于最佳起跑姿势。
起跑器作为常见的运动器械,给运动员提高起跑时的速度有了很大的帮助。然而在实际使用时,经常会碰到起跑器不够稳定、起跑器钉容易掉等一系列问题。在紧张的比赛氛围下,会严重影响运动员的心态以及起跑速度,导致比赛的结果不令人满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产品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起跑器,它采用在底板两侧分别设有左脚踏座和右脚踏座,左脚踏座上设有左脚踏板,右脚踏座上设有右脚踏板,左脚踏座和右脚踏座分别用螺钉固定在跑道上。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起跑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底板、左脚踏座、右脚踏座、左脚踏板、右脚踏板、螺钉构成;所述的底板两侧设有齿状挂接槽,中间设有刻度;所述的左脚踏板前端设有一组通孔,尾端设有几组相对称的通孔,中间后端设有一组通孔,右侧设有挂耳;所述的右脚踏板前端设有一组通孔,尾端设有几组相对称的通孔,中间后端设有一组通孔,左侧设有挂耳;所述的左脚踏板表面设有凹槽,前端设有一组通孔,后端设有一组可活动的凸台,分别连接外侧的凸台;所述的右脚踏板表面设有凹槽,前端设有一组通孔,后端设有一组可活动的凸台,分别连接外侧的凸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既能够作为起跑器帮助运动员增加起跑时的后蹬力,提高起跑时的速度,又能够固定起跑器;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时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左脚踏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右脚踏座结构图
图中1- 底板、2-左脚踏座、3-右脚踏座、4-左脚踏板、5-右脚踏板、6-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一种新型起跑器,其特征在于:它由底板、左脚踏座、右脚踏座、左脚踏板、右脚踏板、螺钉构成;所述的底板两侧设有齿状挂接槽,中间设有刻度;所述的左脚踏板前端设有一组通孔,尾端设有几组相对称的通孔,中间后端设有一组通孔,右侧设有挂耳;所述的右脚踏板前端设有一组通孔,尾端设有几组相对称的通孔,中间后端设有一组通孔,左侧设有挂耳;所述的左脚踏板表面设有凹槽,前端设有一组通孔,后端设有一组可活动的凸台,分别连接外侧的凸台;所述的右脚踏板表面设有凹槽,前端设有一组通孔,后端设有一组可活动的凸台,分别连接外侧的凸台。
在图1、图2、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底板中间的刻度方便运动员调节两脚踏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的左脚踏座与左脚踏板前端的通孔由螺钉固定,固定左脚踏板,后端的通孔上设有螺钉固定在跑道上,提高起跑器的稳定性,左右两侧的通孔卡合在左脚踏板外侧的凸台上,便于调节左脚踏板的倾斜度,右侧的挂耳挂接在底板的挂接槽上,固定左脚踏座;所述的右脚踏座与右脚踏板前端的通孔由螺钉固定,固定左脚踏板,后端的通孔上设有螺钉固定在跑道上,提高起跑器的稳定性,左右两侧的通孔卡合在左脚踏板外侧的凸台上,便于调节右脚踏板的倾斜度,左侧的挂耳挂接在底板的挂接槽上,固定右脚踏座。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底板置于在跑道的正确位置,再分别将左脚踏座和右脚踏座挂接在底板上,然后根据个人起跑习惯调节左脚踏座和右脚踏座之间的距离,并分别向内拨动可活动的凸台,将外层凸台卡合在合适的通孔内,调节左脚踏板和右脚踏板的倾斜度,最后用螺钉分别将左脚踏座和右脚踏座固定在跑道上,即可正常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鲁剑雄,未经鲁剑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58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凸顶垫圈
- 下一篇:一种轮毂移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