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缝纫机操作面板的固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7530.3 | 申请日: | 2013-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845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13 |
发明(设计)人: | 叶仙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森缝纫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5B69/30 | 分类号: | D05B6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曾少丽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缝纫机 操作 面板 固定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缝纫机,特指一种缝纫机操作面板的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与其它机械相比,缝纫机械的发展较为缓慢,它在半自动化和自动化方面走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电子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服装机械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上世纪80~90年代,美国服装业人工费高涨,对自动缝纫机需求似在增长。日本缝纫机制造商开始集中精力研发缝纫自动机,他们希望自动缝纫机能够让操作员将布料放好并按开始键,然后机械设备能自动进行布料缝合,缝制完剪线后将缝制品依次叠放好;理想状态下,一个操作员可以操作2至3台设备;每台自动缝纫机应装有两个缝纫机,自动完成两个工序。但目前市场上的缝纫机操作面板的连接结构通常是用强力胶或螺纹固定在缝纫机主体上,这样的固定结构在缝纫机高速运作时,操作面板在缝纫机主体上固定不稳定,易出现松动现象,久而久之,操作面板甚至会脱落,导致接触不良。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操作面板的固定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缝纫机操作面板的固定结构,主要包括机座、底板、缝纫机主体和操作面板,缝纫机主体设置在底板上,底板设置在机座的中部,操作面板设置在缝纫机主体上,所述的缝纫机主体的机尾前表面上开设有与操作面板相适配的单向开口插槽,操作面板嵌在插槽中。
上述的插槽开口端设置在插槽的右侧。
上述的机尾的右侧设置有电机,电机外部设置有电机罩,电机罩连接在机尾的右侧且电机罩封住插槽的开口端。
上述的机尾上设置有夹线器。
上述的机尾的后方机座上设置有线架。
上述的夹线器和线架上贯穿有同一条缝纫线。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操作面板在缝纫机主体上固定稳定,不易出现松动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中标号含义:
其中:1-机座;2-底板;3-缝纫机主体;31-机尾;4-操作面板;5-插槽;6-电机罩;7-夹线器;8-线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缝纫机操作面板的固定结构,主要包括机座1、底板2、缝纫机主体3和操作面板4,缝纫机主体3设置在底板2上,底板2设置在机座1的中部,操作面板4设置在缝纫机主体3上,所述的缝纫机主体3的机尾31前表面上开设有与操作面板4相适配的单向开口插槽5,操作面板4嵌在插槽5中。
上述的插槽5开口端设置在插槽5的右侧。
上述的机尾31的右侧设置有电机,电机外部设置有电机罩6,电机罩6连接在机尾31的右侧且电机罩6封住插槽5的开口端。
上述的机尾31上设置有夹线器7。
上述的机尾31的后方机座1上设置有线架8。
上述的夹线器7和线架8上贯穿有同一条缝纫线。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原理:先将操作面板4从插槽5的开口端插入,再用电机罩6封住插槽5的开口端,这样操作面板4就紧紧的被固定在缝纫机主体3上了。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森缝纫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森缝纫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7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改进的可堆叠结构反应器
- 下一篇:电缆滑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