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有效
申请号: | 201320099849.X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70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倪其军;周爱国;眭爱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1/10 | 分类号: | B63B1/1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冯智文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柱体 水线 双体船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
背景技术
小水线面双体船通过流线型支柱对排水体积和主体部分进行连接的船只。小水线面双体船由常规双体船发展而来,小水线面双体船具有耐波性好、甲板面积大的优点,在科考、监测、交通、军事等领域具有很广的使用前景。小水线面双体船最显著的特点是水线面很小,因此对载荷的变化很敏感。
然而在实船营运过程中,由于小水线面双体船优异的综合航行性能,船东往往会赋予新的任务和使命,从而会引起重大改造,导致排水量大大增加。例如:“201”海关监管艇,由于耐波性特别优异,常用作公务艇接待领导,因此需要加一层上层建筑,排水量显著增加,其意味着船舶吃水的增大,快速性、耐波性等指标将降低,结构受到的波浪载荷将大大增加,船体砰击加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生产技术中的缺点,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从而当小水线面双体船需要进行改造时,采用本技术能有效地增加排水体积,不至于因超重而导致吃水的增加,降低小水线面双体船的优异性能。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包括对称布置的左片体与右片体,所述左片体与右片体之间通过连接桥相连,所述左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左下潜体,所述左下潜体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左支柱体与第二左支柱体;所述右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右下潜体,所述右下潜体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右支柱体与第二右支柱体,各支柱体之间通过连接桥相连。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第一左支柱体与第二左支柱体通过船体壳板连接起来,构成左支柱体,所述第一右支柱体与第二右支柱体通过船体壳板连接起来,构成右支柱体;
所述右下潜体的首部安装有艏鳍,所述右下潜体的尾部安装有艉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可以分别将小水线面双体船的第一右支柱体与第二右支柱体通过船体壳板连接起来构成右支柱体,第一左支柱体与第二左支柱体通过船体壳板连接起来构成左支柱体,从而有效地增加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排水量,从而解决小水线面双体船重大改造时引起的超重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水线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右下潜体;2、第一右支柱体;3、艏鳍;4、连接桥;5、第一左支柱体;6、左下潜体;7、第二右支柱体;8、第二左支柱体;9、艉鳍;船体壳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双支柱体小水线面双体船,包括对称布置的左片体与右片体,左片体与右片体之间通过连接桥4相连,左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左下潜体6,左下潜体6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左支柱体5与第二左支柱体8;右片体的结构为:包括右下潜体1,右下潜体1上部前后间隔安装有第一右支柱体2与第二右支柱体7,各支柱体之间通过连接桥4相连。
第一左支柱体5与第二左支柱体8通过船体壳板10连接起来,构成左支柱体,第一右支柱体2与第二右支柱体7通过船体壳板10连接起来,构成右支柱体。
右下潜体1的首部安装有艏鳍3,右下潜体1的尾部安装有艉鳍9。鳍的作用为:一方面调整船舶航行姿态;另一方面增强船舶航行纵向稳定性;再提高船舶耐波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制作方便,有效地增加小水线面双体船的排水量。
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0998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