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磁电互补快速热水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0153.4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6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刚 |
主分类号: | F24J2/00 | 分类号: | F24J2/00;H02K44/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2552 河北省任丘市华***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电 互补 快速 热水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光磁电互补快速热水炉,属电磁应用技术新领域。
背景技术:
家庭、宾馆、公寓、厂矿日常生活的饮用水,大多依靠各种燃煤、燃油、燃气制热设施提供热源。此类制热技术和制热设施,无不需要耗费生物燃料,并由此产生大量碳排放,造成了地球环境的重度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亟待低碳和无碳制热技术产品的创新。
电力制热设施清洁高效,但却加大了制热的成本。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太阳能热水器走进千家万户,不但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有效的保护了环境。但太阳能供应不连续,且容量受限,阴雨天难以保证用热需求。对比各种饮用水供热设施,人们希望技术进步能提供一种无碳制热,一次投入,终生受益的新型健康环保热水炉。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有大量可利用动力潜力巨大,然而人们习惯于正向思维而未被巧妙地开发利用。如:
1.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开发技术先进,全人类受用无穷;
2.稀土永磁材料磁场强度已发展到≥10000高斯,充磁后如利用得法,虽能量巨大,但可认为不再耗能;
3.真空条件下热阻几乎为“0”,超导介质传热速度是铜的上10000倍;
4.城镇和乡村的自来水,流体压力尚有逆向拓展的空间。
如果光、磁、电、真空传热技术互补,流体在管内流动的同时不消耗燃料足以解决人们的用热需求并非梦想。
设想和成功往往只有一步之遥,根据电磁感应原理,闭合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既然压力可以使流体流动,而流体特有的塑性特性通过不同形状的流道既可以直线射流,又可以旋转环流,如果将旋转环流流道设置闭合导体,使其置于磁场中切割磁力线,那么旋流动力发电机就水到渠成,从此,困扰人类的流体动力制热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流体动力的巧妙利用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流原理,独辟蹊径,用强磁旋流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制热,并辅之以太阳能和真空导热,从根本上解决旋流动力制热难题,实现人类有史以来管内水动力发电的创新和突破。
本实用新型的制热机理是:
带压流体流经强磁场螺旋流道时,带动设置转轴和闭合导体的多翼螺旋或多翼风车高速旋转,从而切割磁力线发电,产生的电流直接与高速旋转水环短路制热,辅之以太阳能和真空超导传热倍增和放大,实现光磁电互补无碳快速制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所述的光磁电互补快速热水炉包括真空炉体(2)及其顶部设置的安全阀(1)、边部设置的液位计(3)、放水阀(11)、内腔设置的单级或多级强磁旋流自发电装置,以及外设的通过连接管路为强磁旋流自发电装置提供射流动力的微循环泵(12)和以真空炉体(2)超导介质储存部位为焦点三维设置的透射式聚光镜(13)及反射式聚光镜(14),其中强磁旋流自发电装置各单级连接位置可随机组合和互换,连接方式可串联或并联或串并联结合或大小齿轮增速连接,装配级数可根据制热要求调节,各级之间设置利于形成螺旋旋流的斜向射流孔互相连通。
所述的强磁旋流自发电装置为单级或多级强磁磁化、螺旋分离、旋流激荡、闭合导体切割磁力线发电制热、真空管超导介质快速换热五合一腔体,腔体内导电部件为超导或低阻易导热非导磁金属材料,旋转部件为耐热抗老化非导磁材料,各单级结构形式至少为以下五种类型之一:
第一种为图1内腔上部所示的多翼螺旋(4)旋流磁化式结构,该种结构包括工作筒以及工作筒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6)、强磁体环(6)包复的隔磁护套(7)和工作筒内部设置的多翼螺旋(4),其中多翼螺旋(4)设置转轴和螺旋流道,其转轴用轴承或钝形锥尖固定于相邻两射流孔阀体中心孔内;
第二种为图1内腔下部所示的多翼风车(9)旋流磁化式结构,该种结构包括工作筒以及工作筒外壁或凹槽内设置的强磁体环(6)、强磁体环(6)包复的隔磁护套(7)和工作筒内部设置的多翼风车(9),其中多翼风车(9)设置转轴和风车流道,其转轴用轴承或钝形锥尖固定于相邻两射流孔阀体中心孔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刚,未经王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01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