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直线提升锻造操作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0968.2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916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丁华锋;冯泽民;王园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J13/10 | 分类号: | B21J13/1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16 | 代理人: | 崔凤英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线 提升 锻造 操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锻造操作机。
背景技术 锻造操作机是锻造压力重型装备中辅助加工设备之一,是提高锻压生产效率和锻件质量的必要设备。公开号为CN 102019340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锻造操作机钳杆升降机构,其提升装置采用平行四边形机构,使其钳杆做平动升降,但此钳杆提升运动不是直线水平上升,在升降过程中还伴随着钳杆的前后运动,给提升带来了前后方向的误差。对于大型较长的轴类零件的锻造需要两台锻造操作机分别夹持锻件两端来进行锻造,如果锻造操作机的升降机构不是直线上升,则提升锻件时,会使锻件发生弯矩,扭转,甚至产生锻件内部变形,影响锻件质量。公开号为CN 1772411 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球铰伸缩式六维并联锻造操作机,其钳杆可以看做是并联机构的动平台,虽然可以完成钳杆的直线提升,但驱动输入耦合程度大,需要六个驱动器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控制不易实现,同时其结构复杂,加工和装配较为困难,且夹钳的工作空间小,灵活度差,夹持锻件后,锻件运动范围过小,不能满足加工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清除提升误差、提高锻件质量和精度的直线提升锻造操作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夹钳旋转装置、提升装置、俯仰装置、前后缓冲装置及偏转偏移装置。所述夹钳旋转装置包括:钳杆和夹钳;所述提升装置包括:前提升臂、后提升臂、一对前协调杆、一对前悬挂杆、一对升降直线驱动器、一对同步连杆和一对前连接件;所述俯仰装置包括:俯仰直线驱动器;所述前后缓冲装置包括:一对前后直线驱动器;所述偏转偏移装置包括:一对前左右直线驱动器、一对后左右直线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有两种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有两种连接方式:
其中第一种连接方式,夹钳后端通过转动铰链与钳杆前端连接,该钳杆后端通过球铰与俯仰直线驱动器的一端连接,该俯仰直线驱动器的另一端通过转动铰链与后滑杆连接,该后滑杆的两端分别与一对后左右直线驱动器的一端固联,该一对后左右直线驱动器的另一端分别与一对后提升臂的一端固联,该后提升臂的另一端通过转动铰链分别与一对后连杆的一端连接,该一对后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铰链分别与机架连接。上述后提升臂的一部位通过转动铰链分别与一对同步连杆的一端连接,该一对同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铰链分别与前提升臂的一端连接,该前提升臂的另一端通过转动铰链分别与一对前连杆的一端连接,该一对前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转动铰链分别与机架连接。上述前提升臂的一部位通过转动铰链分别与一对升降直线驱动器的一端连接,该一对升降直线驱动器的另一端分别固联在机架上。一对前左右直线驱动器的一端固联在前提升臂的一部位,其另一端固联在前滑杆的两端。一对前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转动铰链连接在前滑杆上,其另一端通过转动铰链分别与一对前悬挂杆的一端连接,该一对前悬挂杆的另一端通过球铰分别与前协调杆的两端连接,该前协调杆的中部与上述钳杆靠近夹钳的一部位固联,上述前悬挂杆的一部位通过球铰分别与一对前后直线驱动器的一端连接,该一对前后直线驱动器的另一端通过球铰分别与后协调杆的两端连接。下连杆的一端通过转动铰链与上述后协调杆的中部连接,其另一端与固联杆的中部固联,该固联杆的两端分别固联在一对上同步连杆的一部位,该一对上同步连杆的一端分别通过转动铰链与后提升臂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分别通过转动铰链与前提升臂的一部位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09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先张法预应力叠合梁结构体系
- 下一篇:一种音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