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物联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1011.X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35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李代伟;华泽玺;文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H04W84/18 | 分类号: | H04W84/18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林辉轮;王芸 |
地址: | 610225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联网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作为机器联网的蓝海市场,很快就得到政府、企业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物联网在技术上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 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目前,美国、欧盟等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我国在物联网方面的研究走在了各国的前列,国家高度关注、重视物联网的研究。物联网用途广泛,可运用于城市公共安全、工业安全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让人们享受到更加安全轻松的生活。
目前已经成熟的物联网技术,难以解决对节点ID信息的识别,造成对终端传感器的监控不全面,信息获取后处理分析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物联网系统,以解决传统的物联网平台智能结点的ID识别及无通用接口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
以采集数据的传感器;
同所述传感器无线连接的以采集所述传感器数据并采集处理传感器ID信息的下位机采集及通信装置;
同所述下位机采集及通信装置无线连接的以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存储的控制计算机;
同所述下位机采集及通信装置无线连接的无线手持终端;
所述传感器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采集,然后将采集到的各个所述传感器的数据上传至所述下位机采集及通信装置,所述下位机采集及通信装置获取上传数据的传感器的ID并判断传感器是否正常工作,若正常,处理过的数据信息通过通信协议上传至所述控制计算机和所述无线手持终端进而数据软件对这庞大的数据量进行计算和存储以形成分析报表指导决策。
所述控制计算机采用性能优良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或大屏幕触摸面板。所述控制计算机软件采用C语言编写, C语言具有简洁紧凑、灵活方便、可移植性好、能够结构化编程以及程序执行效率高等特点。控制计算机的人机交互界面采用操作清晰的 Visual C++ 6.0编写。
所述传感器可以由RFID代替。
所述传感器包括热释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等。
所述下位机采集及通信装置包括以处理数据的单片机嵌入式芯片和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控制计算机与所述无线手持终端连接以完成数据传输的串行通信网络。
所采用的所述单片机嵌入式芯片功能强大、集成度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所采用的所述串行通信网络协议简单、实时性强、可靠性程度高可实现实时控制。
所述串行通信网络由无线通信模块替代。
所述下位机采集及通信装置设置扩展接口。
所述扩展接口可接各种常用传感器,触摸屏,无线模块等,为实验平台留有较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
所述传感器设有以使所述传感器与所述下位机采集及通信装置的单片机嵌入式芯片直接连接的通用接口。
所述通用接口可同时针对电阻式、微电容式、电阻桥式传感器,用于把模拟传感器直接连上所述单片机嵌入式芯片。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传统的物联网平台智能结点的ID识别问题,为物联网系统应用于城市公共安全、工业安全生产、环境监控、智能交通、智能家居、公共卫生、健康监测等多个领域提供了技术解决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物联网系统,所述物联网系统包括:
以采集数据的传感器10;
同所述传感器无线连接的以采集所述传感器数据并采集处理传感器ID信息的下位机采集及通信装置11;
同所述下位机采集及通信装置无线连接的以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存储的控制计算机12;
同所述下位机采集及通信装置无线连接的无线手持终端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未经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101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声光控制灯
- 下一篇: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