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动作动器的加热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1539.7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01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牟正明;刘明;夏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54 | 分类号: | H05B3/54;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作 加热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低温试验中采用的安全性高、适用范围广泛、可控性高的气动作动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零部件对耐候性要求越来越高,在零部件试验中低温试验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气动试验台因其成本低、装置结构简单、形式多变等特性在零部件试验中占据着显著地位。但一般气动作动器正常工作温度在0℃~80℃,进口耐低温气动作动器的最低工作温度也在-20℃以上,而低温试验往往会达到-30℃或更低(-40℃)。气动作动器工作中,气体高速流动时压缩冷凝产生水,在0℃下,水在气动作动器内部会以冰晶形式依附在内壁,易造成气动作动器内部非金属部分磨损划伤损坏,从而导致作动器功能失效。因此,气动元件低温环境下如何加热以确保正常工作温度下使用已经成为零部件试验领域的重要课题。
目前行业内常用的气动作动器加热主要为电热毯加热。电热毯加热效果能够满足大部分需求,但存在以下问题:
一、电热毯受限于内部电热丝排列方式,不能过于弯折或用于缠裹;
二、电热毯尺寸大小固定,不适合于小型气动作动器的加热;
三、电热毯功率过大,温度不可控,对气动作动器造成过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气动作动器加热装置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自控温电热带对气动作动器进行加热,使自控温电热带以间距可调的排布方式排布于气动作动器的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动作动器的加热机构,包括自控温电热带,所述自控温电热带排布于气动作动器的外壁上。
进一步,所述可调的排布方式为仅使用一根自控温电热带的缠绕方式,电热带紧密缠绕于气动作动器外表面上并固定,电热带一端为封死端,另一端为连接电源的通电端,所述通电端的两极通电供热。
进一步,所述缠绕方式为螺旋状缠绕。
进一步,所述可调的排布方式为使用数根与气动作动器长度相当的电热带平行于气动作动器轴向包裹住气动作动器一周并固定,每根电热带的一端均为封死端,另一端为并联接入电源的通电端,所述通电端的两极通电供热。
进一步,所述封死端用绝缘胶带或热缩套封死。
进一步,通电端连接24V电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电自控加热,无需任何控温装置,低温快速启动、温度均匀,高温自动限温,加热能力及控温能力强;
2、根据实际情况可将电热带采用多种连接方式应用,可适用于各式气动作动器;
3、安全性高,可以使用24V安全电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动作动器加热机构的缠绕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气动作动器加热机构的包裹排布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电热带的电路结构图。
图中:1、封死端;2、自控温电热带;3、通电端;4、气动作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一种气动作动器的加热机构,包括自控温电热带2,该自控温电热带以间距可调的排布方式排布于气动作动器4的外壁上。
在使用大中型气动作动器时,可采用缠绕式应用方法(见图1),该缠绕方式可以是螺旋状缠绕。将电热带紧密缠绕在气动作动器上并固定,一端为导线封死(可用绝缘胶带或热缩套)的封死端1,一端为通电端3,其导线连接24V电源两极通电供热。
在小型气动作动器使用中,电热带不便过于弯曲,因此采用包裹式应用方法(见图2)。将数根与气动作动器长度相等的电热带平行于气动作动器轴向包裹在气动作动器外周并固定,每根电热带均为一端为导线封死的封死端1,另一端为通电端3,并联接入24V电源两极通电供热。这些电热带的电路结构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153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