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密封闸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2880.4 | 申请日: | 2013-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68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晓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仲平 |
主分类号: | F16K3/12 | 分类号: | F16K3/12;F16K3/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密封 闸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闸阀,特别是一种自密封闸阀。
背景技术
闸阀用于截断或接通管路中的介质,在很多行业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闸阀常用的自密封结构有楔形垫组合密封(伍德密封) 和楔形垫密封两种结构。这两种结构都是把楔形垫放置在浮动顶盖和圆筒体端部之间,利用预紧螺栓产生的预紧力而形成初始比压。当介质压力作用时,浮动顶盖受压力作用向上压缩楔形垫,从而达到自紧密封。专利号为201020547562.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供了一种中部自紧硬密封闸阀,将传统闸阀的阀盖和阀体之间的软密封改为硬密封。硬密封结构虽然对温度的适应性比较强,但是密封性能相对软密封结构比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带双密封圈的自密封闸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密封闸阀,包括阀体、闸板、阀杆、阀盖以及阀杆升降驱动机构,阀体上端开口设置阀盖嵌置套,阀盖嵌装固定在阀盖嵌置套内,阀盖的外壁和阀盖嵌置套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由软密封圈和弹性硬密封圈组成,弹性硬密封圈组成设置在软密封圈上面。
软密封圈的材质为柔性石墨或柔性石墨编织材料。
弹性硬密封圈的材质为奥氏体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把普通楔形垫改成双密封圈的楔式结构,低压时靠柔性石墨或柔性石墨编织材料的软密封圈来实现密封,高压时靠奥氏体钢制成的弹性硬密封圈来实现密封,弥补了现有自密封结构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部放大图。
图中:阀体1、闸板2、阀杆3、阀盖4、阀杆升降驱动机构5、阀盖嵌置套6、密封圈7、软密封圈71、硬密封圈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密封闸阀,包括阀体1、闸板2、阀杆3、阀盖4以及阀杆升降驱动机构5,阀体1上端开口设置阀盖嵌置套6,阀盖4嵌装固定在阀盖嵌置套6内,阀盖4的外壁和阀盖嵌置套6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密封圈7由软密封圈71和弹性硬密封圈72组成,弹性硬密封圈72组成设置在软密封圈71上面。
软密封圈71的材质为柔性石墨或柔性石墨编织材料。
弹性硬密封圈72的材质为奥氏体钢。
本实用新型把普通楔形垫改成双密封圈的楔式结构,因为双密封圈结构有软密封圈71存在,故其所需的预紧螺栓的预紧力要小许多,初始密封压力比较小,在低压情况下容易密封,设计时可适当减少预紧螺栓,减少阀门成本。当压力和温度逐渐升高时,弹性硬密封圈72开始受力密封,而此时软密封圈71已受力很小,这样既保证高温高压情况下实现密封,又能避免软密封圈71被压溃。由于是软硬双层密封圈密封,故在温度、压力产生波动的情况下也能实现可靠密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仲平,未经商仲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28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