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含油污水三合一节能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3899.0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41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克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克春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24;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3 湖南省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油 污水 三合一 节能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一种应用于油田含聚含油污水处理领域的含油污水三合一节能净化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聚驱采油规模不断扩大,油田含聚含油污水站数量逐年增多,由于污水中含聚浓度增加,导致处理难度增大,传统的含油污水的单元处理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实际处理需求,现有的含聚含油污水处理装置除油效率低、处理时间长、反洗周期短以及占地面积大。因此将重力分离、旋流分离、气浮分离、粗粒化以及过滤等单元处理技术进行组合以进一步提高处理效率、降低处理装置的空间尺寸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含聚含油污水处理装置除油效率低、处理时间长、反洗周期短以及占地面积大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含油污水三合一节能净化器。本净化器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利用纯物理作用,通过碰撞聚结、曝气浮选和过滤作用除油,具有除油效率高、反洗周期长、节能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在小封头处焊一倒锥形钟罩收油腔与排污管相连,在收油腔上焊若干根上、下装有筛管的直管与小封头的气洗排污管相通;收油腔下部安装一与进水管相连的旋流碰撞浮选聚结器,含油污水通过旋流碰撞浮选聚结器产生弱旋流碰撞聚结,油珠从污水中脱离出来并聚结成大的油滴,再通过污水中释放的微细气泡将油滴粘附,上浮至收油腔里,通过排污管排出;在旋流碰撞浮选聚结器下方中心部位圆周方向均布若干个曝气器与压缩空气管相连,通入压缩空气在本净化器内形成二次曝气气浮,曝气器释放的气泡加速油水分离,利用油水密度差使油滴上升至收油腔里,通过排污管排出;在曝气器下部安装一呈多层布置的对流搓洗器,对流搓洗器与压缩空气管相连;在筒体内中下部焊有气垫层筛管框架底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图
图中1-小封头 2-钟罩收油腔 3-上、下装有筛管的直管 4-旋流碰撞浮选聚结器 5-曝气器 6-筒体 7-对流搓洗器 8-气垫层筛管框架底板 9-排污管 10-进水管 11-气洗排污管 12-压缩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在小封头(1)处焊一倒锥形钟罩收油腔(2)与排污管(9)相连,在收油腔(2)上焊若干根上、下装有筛管的直管(3)与小封头(1)的气洗排污管(11)相通;收油腔(2)下部安装一与进水管(10)相连的旋流碰撞浮选聚结器(4),含油污水通过旋流碰撞浮选聚结器(4)产生弱旋流碰撞聚结,油珠从污水中脱离出来并聚结成大的油滴,再通过污水中释放的微细气泡将油滴粘附,上浮至收油腔(2)里,通过排污管(9)排出;在旋流碰撞浮选聚结器(4)下方中心部位圆周方向均布若干个曝气器(5)与压缩空气管(12)相连,通入压缩空气在本净化器内形成二次曝气气浮,曝气器(5)释放的气泡加速油水分离,利用油水密度差使油滴上升至收油腔(2)里,通过排污管(9)排出;在曝气器(5)下部安装一呈多层布置的对流搓洗器(7),对流搓洗器(7)与压缩空气管(11)相连;在筒体(6)内中下部焊有气垫层筛管框架底板(8)。
本净化器在工作时,首先经过旋流碰撞浮选聚结器(4),产生弱旋流碰撞聚结,油珠从污水中脱离出来并聚结成大的油滴,再通过污水中释放的微细气泡将油滴粘附,上浮至钟罩收油腔(2)里;然后利用旋流碰撞浮选聚结器(4)下方中心部位圆周方向均布的曝气器(5)产生二次曝气气浮,曝气器(5)释放的气泡加速油水分离,利用油水密度差使油滴上升至钟罩收油腔(2)里,最终通过排污管(9)将污油排出;最后利用下部的过滤填料进行精细过滤,保证油和悬浮物的去除。
本净化器在反洗时通过气垫层筛管框架底板(8),在底板下形成50~150mm的气垫层,从而保证所有筛管能均衡持续进气,使滤料充分流化,得到均匀反洗;利用对流搓洗器(7)均匀的将压缩空气送入过滤填料中,利用空气冲击作用加强过滤填料颗粒间的碰撞,使粘附于表面的油污或悬浮颗粒分离出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克春,未经王克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38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