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块式塑料模板侧边定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4613.0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81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浩 |
主分类号: | B29C37/00 | 分类号: | B29C3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陈伟勇 |
地址: | 223815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 模板 侧边 定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具体涉及塑料生产用定型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塑料工业经过长期的奋斗和面向全球的开放,已形成门类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与钢材、水泥、木材并驾齐驱的基础材料产业。塑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其使用领域已远远超越上述三种材料。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塑料工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作为轻工行业支柱产业之一的塑料行业,近几年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10%以上,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有新的提高。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总额在轻工19个主要行业中位居第三,实现产品销售率97.8%,高于轻工行业平均水平。从合成树脂、塑料机械和塑料制品生产来看,都显示了中国塑料工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塑料的生产方式有多种,根据各种塑料不同的成型方法,可以分为膜压、层压、注射、挤出、吹塑、浇铸塑料和反应注射塑料等多种类型。不管哪种生产方式,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均尚未完全定型,脱离模具后的模板,因缺少支撑,容易在重力的作用下,侧边变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块式塑料模板侧边定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块式塑料模板侧边定型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定型组件,至少一组定型组件纵向排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组件包括两个横向并排设置的定型单元,所述定型单元包括一固定块、一金属片,所述金属片固定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金属片的一端翘起,所述金属片翘起的部分与所述固定块呈一夹角;
所述金属片翘起的部分相对设置,所述金属片翘起的部分位于所述定型组件的内侧。
使用时,通过调整两个定型单元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调整金属片翘起的部分的相对距离,进而满足模版边距需要。然后将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牵引通过本实用新型,由于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尚未完全定型,在牵引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会被金属片翘起的部分快速挤压定型,从而达到预期模板定型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定型组件有一组。所述固定块是一方形的固定块,所述金属片是一呈“L”型的金属片;所述呈“L”型的金属片的其中一边的边长与所述固定块其中一侧边的边长相等,两边通过粘合剂固定在一起;所述呈“L”型的金属片的另一边靠近所述固定块的一侧边,且与该侧边呈夹角。所述呈“L”型的金属片的另一边优选靠近所述固定块的另一侧边。
所述夹角优选为20°到40°。所述方形的固定块的高度优选等于呈“L”型的金属片的高度。
所述固定块上还可以开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朝向所述金属片翘起的部分。这样就可借助固定块上的通气孔,向金属片翘起的部分输送冷气或冷水,为金属片翘起的部分降温,从而加快高温软体塑料模板的定型。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对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进行快速精确定型,使塑料模板成型后边距尺寸标准、光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块式塑料模板侧边定型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定型组件。定型组件可以只有一组,通过延长金属片翘起部分的长度延长定型组件的作用距离,对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5通过一次牵引挤压完成侧边定型。定型组件也可以有多组,多组定型组件之间纵向排布,构成一整体,通过多次连续牵引挤压完成对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5侧边定型。
定型组件包括两个横向并排设置的定型单元,定型单元包括固定块、金属片。金属片固定在固定块上,金属片的一端翘起,金属片翘起的部分与固定块呈一夹角。金属片翘起的部分相对设置,金属片翘起的部分位于定型组件的内侧。使用时,通过调整两个定型单元之间的相对距离,可以调整金属片翘起的部分的相对距离,进而满足模版边距需要。然后将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5牵引通过本实用新型,图1中,沿4的方向牵引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5。由于刚出模具的高温软体塑料模板5尚未完全定型,在牵引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会被金属片翘起的部分快速挤压定型,从而达到预期模板定型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浩,未经张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46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胶保压装置
- 下一篇:中型单前桥载货车制动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