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水压的捕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5028.2 | 申请日: | 2013-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7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敏 |
主分类号: | A01M23/02 | 分类号: | A01M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水压 捕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捕鼠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水压的捕鼠装置。
老鼠是传播疾病的一种媒介生物,鼠疫,出血热的传播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同时,在交通事故肇事方面,如海难等,也有好多因为老鼠的原因。
传统的捕鼠笼由笼门和由老鼠触动诱饵后即关门的机关组成,传统机关灵敏度不高,老鼠逃离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老鼠的猖獗,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水压捕鼠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捕鼠箱,能一次捕捉多只老鼠。
一种利用水压的捕鼠装置,技术方案为,捕鼠装置由压力箱体,诱捕箱体和出鼠箱体三部分组成,其中压力箱体和诱捕箱体连通,为一个整体,诱捕箱体和出鼠箱体通过连接管连接;
在压力箱体上端内壁处设置有压力阀门,压力阀门呈T形结构,可以通过手柄向压力阀施加向下压力;
诱捕箱体由透明玻璃钢组成,或硬质塑料组成,在诱捕箱体上方 设置有凹形入水口,可以方便向诱捕箱体内注入液体,如水,酒精等。在诱捕箱体下侧设置有老鼠进入口,在进入口边设置有磁力锁,在诱捕箱体内设置有老鼠引诱剂,当老鼠通过进入口进入诱捕箱体内,遥控磁力锁,进入口被关闭,老鼠被封闭在诱捕箱体内;
出鼠箱体与诱捕箱体连接,出鼠箱体为一立体结构,高度比诱捕箱体略低,在出鼠箱体上侧设置有出鼠口,被捕捉的老鼠可以从出鼠口把老鼠取出。
老鼠遇到危险都有钻洞的特性,把诱捕箱体和出鼠箱体的连接管做成圆形,出口大小直径为9‑11厘米,仅容一只老鼠一次性通过。
当老鼠进入诱捕箱体时,从诱捕箱体顶部进水口,倒入水,老鼠受到惊吓,会从连接管逃入出鼠箱体,如果不逃入出鼠箱体,可以继续加入水,同时按下压力箱体上的压力阀,在水压的作用下,老鼠会被带入出鼠箱体,继续加入水,当在压力作用下,出鼠箱体水满的时候,由于自身浮力作用,老鼠可以被从出鼠口取出,从而完成捕鼠。
当老鼠进入诱捕箱体时,从诱捕箱体顶部进水口,倒入水,老鼠受到惊吓,会从连接管逃入出鼠箱体,如果不逃入出鼠箱体,可以继续加入水,同时按下压力箱体上的压力阀,在水压的作用下,老鼠会被带入出鼠箱体,继续加入水,当在压力作用下,出鼠箱体水满的时候,由于自身浮力作用,老鼠可以被从出鼠口取出,从而完成捕鼠。
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捕鼠装置,在加入水的同时可以加入消毒液,从而避免老鼠病菌的传播,也可以在诱捕箱体内加入固体颗粒状的消毒块。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一种利用是采用物理方法捕杀老鼠的装置,无毒、无害、无污染,不受气候影响,可重复使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组装,捕捉老鼠效果好,同时具有杀菌作用,避免病菌的传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压力箱体2,诱捕箱体,3,出鼠箱体4,连接管5,压力阀门6,进鼠口7,磁力锁8,凹形进水口9,出鼠口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把捕鼠装置安装好,把捕鼠装置放在老鼠经常出入的地方。
一种利用水压的捕鼠装置,在安装初期,先把食品引诱剂放入诱捕箱体2内,同时打开进鼠口6,当老鼠通过进鼠口6进入箱体时,按动电子钥匙,磁力锁7将进鼠口6关闭,老鼠被围困在装置内,整个装置压力箱体,诱捕箱体,出鼠箱体只有凹形进水口8和出鼠口9与外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形状。在凹形进水口8加入水,通过按下压力阀门5,老鼠在水的压力作用下会被推入到出鼠箱体3内,为了使老鼠失去抵抗力,也可以使用开水。
老鼠在出鼠口9内,通过准备好的夹子或网,把老鼠捞出,从而完成捉鼠工作。
整个捕鼠过程简单,可以重复利用,重复捕捉老鼠,并且一次可以捕捉多只老鼠。
在进水口可以把水和消毒液混合撒入,具有杀毒功能,避免老鼠死后病菌的传播。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 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本实用新型思路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敏,未经王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50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