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张拉杆与斜拉索头吻合安装的辅助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6681.0 | 申请日: | 2013-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49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林彰炬;高杰;王殿永;刘军;靳春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韩素琴 |
地址: | 30045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拉杆 斜拉索头 吻合 安装 辅助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施工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张拉杆与斜拉索头吻合安装的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在当今世界,桥梁已经成为连接两地的重要交通媒介,因此,建造大型桥梁的工程也越来越多。本领域人员周知,桥梁施工是一个要求精细且需要多种机械配合的活动过程,而在斜拉桥的施工中,斜拉索的张拉又是施工中的关键点,需要采用张拉杆作为带动其张拉受力的辅助工具。
我国现行的《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中规定:斜拉桥施工中斜拉索的张拉必须是张拉杆与斜拉索头螺纹正确入槽吻合,使张拉杆带动斜拉索头将斜拉索张拉受力。如果采用不正确的施工方法使张拉杆螺纹不入槽或者使螺纹损坏,都会给施工带来危险。
在目前的桥梁施工中,常规的方法是由多人合作或者吊机辅助完成所述张拉杆与斜拉索头的安装,但由于所述的张拉杆属于重型杆件,往往存在如下不便于操作的问题:
(1)采用多人搭抬的方法安装,难以很好的掌握平衡对中,不仅不易达成两者之间入槽吻合,而且费工、费时、费力,缺乏对施工人员的安全保障。
(2)采用吊机辅助的方法安装,通常会使张拉杆产生晃动且不便旋转,同样给张拉杆与斜拉索头螺纹的入槽吻合带来一定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重型杆件的张拉杆在与斜拉索头的安装过程中难以对中和旋转以及不易入槽吻合等难题,提供一种用于张拉杆与斜拉索头吻合安装的辅助工具,以使两者之间的安装施工操作简单、便捷安全、省工省时,并保证其安装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张拉杆与斜拉索头吻合安装的辅助工具,包括小型千斤顶,所述小型千斤顶的顶端设置有工字结构,所述的工字结构上通过钢垫片固定设置两个对称于所述工字结构长度中心的支架,两个所述支架的上端分别通过销轴或螺栓安装滚动轴承。
所述小型千斤顶的原始高度为25cm。
所述的工字结构由下钢板、中钢板和上钢板焊接而成。
所述工字结构的长度为35cm。
所述下钢板的宽度为12cm,所述中钢板的宽度为4cm,所述上钢板的宽度为10cm,所述上钢板上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等距离开有位置对应的小孔。
所述钢垫片的宽度为4cm,长度为10cm,其长度的两端设置有与所述上钢板宽度方向上的两个小孔之间距离相对应的安装小孔。
所述的支架由左钢板、中间钢板和右钢板焊接而成,所述左、右钢板的高度与宽度分别为15cm与4cm,所述中间钢板的高度与宽度分别为7cm与3cm,所述支架的上端设置有通过销轴或螺栓安装滚动轴承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无需多人搭抬,可以很好的把握所述张拉杆的自身平衡,并使其与所述斜拉索头螺纹的对中成为易事。
(2)保持所述的张拉杆在安装过程中始终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并为其与斜拉索头螺纹的入槽吻合提供了有利条件,不仅可以达成两者之间的对中和入槽吻合,而且省工、省时、省力。
(3)有效的保护了所述斜拉索头的螺纹不被损坏,解决了工程建设行业多年来存在的张拉杆拧进斜拉索头时不易入槽吻合以致影响施工效率的难题。
(4)便于施工,安全、经济,不仅可以保证张拉杆与斜拉索头正确安装的技术效果,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而且还可以周转使用,从而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小型千斤顶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工字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图7是图5的俯视图。
图8是图1中钢垫片的示意图。
图9是图1中支架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侧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12是图11的侧视图。
图13、图14、图15分别是应用本实用新型完成张拉杆与斜拉索头螺纹之间入槽旋进的施工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更容易被清楚理解,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其技术方案作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66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混凝土桩基组成的防淘墙
- 下一篇:浮筏养殖船用齿形走缆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