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9077.3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403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詹国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国光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19/00;F21V17/10;F21V17/1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照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按,发光二极管做为照明灯具使用的技术日趋成熟,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参见中国台湾专利M414543号创作,其主要包含有一灯罩、一灯座、一导热壳、一第一基板及一第二基板,该导热壳设于该灯座,该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设于该导热壳,并在该第一及第二基板上设有复数个发光二极管,当该灯座电性导通时供电予该些发光二极管发光而产生照明的功效。
然而,此种设计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为使其光线散发较为均匀,该导热壳设置为多面体的结构,若面数较少时,可能导致发光不均匀等问题,若面数较多时,则须设置较多数量的发光二极管,此外,若仅有少数的发光二极管损坏而需更换时,则需将该第一基板整体更换,其不仅拆组不便且实有耗费成本之虞,故,现有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结构仍未臻理想,仍有待本业界人士探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能全周发光且每个周面发光的亮度更均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它包括:
一本体,在其一端凹设有一限位槽;
一柱体,设于该本体且部分容置于该限位槽,该柱体的外周壁凹设有至少三卡槽,各该卡槽具有一底部,任二相邻的卡槽的距离皆相等;及
至少三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概呈柱状且分别可拆卸地设于其中一卡槽,各该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电性连接于该本体且部分容置于该限位槽内,各该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包含有一印刷电路板及一荧光透光柱,该荧光透光柱具有一面向该卡槽底部的底面及与该底面相邻的相对二侧面,该印刷电路板包覆于该荧光透光柱内,该印刷电路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面及一第二面,该第一面与第二面分别面向该荧光透光柱的二侧面,该印刷电路板的第一面及第二面分别设有至少一发光二极管。
所述本体包含有一结合座及一承接座,该结合座内设有一电源板,该承接座表面则开设有一限位槽,穿组于该限位槽内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恰与该电源板相互电性导通。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另包含有一盖体,该盖体具有一容置空间,该盖体盖设于所述柱体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并包覆住所述柱体的部分面积及所述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的部分面积,使所述柱体及所述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至少部分容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使所述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不易脱离所述卡槽。
所述各卡槽的轮廓与所述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的轮廓相配合。
所述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另包含有一罩体,该罩体设于所述本体且将所述柱体及所述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包覆。
所述柱体远离所述本体的一端设有一螺孔,所述盖体并通过一螺件锁固于所述柱体的螺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藉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的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环设于该柱体,且该印刷电路板实质上垂直于该柱体的卡槽的底部,如此一来,便能使该些发光二极管的光线能同时往该荧光透光柱的两侧方向投射且较均匀地散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盖体另一视角图。
图3为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1:本体;101:结合座;102:承接座;103:电源板;11:限位槽;111:第一容置部;112:第二容置部;2:柱体;21:卡槽;22:螺孔;3: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31:荧光透光柱;311:底面;312:侧面;32:印刷电路板321:第一面;322:第二面;33:发光二极管;4:盖体;41:容置空间;42:螺件;5:罩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包括一本体1、一柱体2及至少三发光二极管组合结构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国光,未经詹国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90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二极管模块改良装置
- 下一篇:防漏电LED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