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家用冥钱梵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09237.4 | 申请日: | 2013-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2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谭全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谭全清 |
主分类号: | A47G33/00 | 分类号: | A47G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7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家用 冥钱 梵烧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冥钱梵烧炉。
背景技术
在农村城镇,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习俗中的“鬼节”,在这天,不少的人给已故的亲人梵烧冥钱(有的叫钱纸、纸钱)或“伏纸”,“伏纸”是将冥钱用白纸包上,封面写上亲人的名字后在家里进行梵烧,由于农村城镇化的发展,人们进入社区住上了楼房,社区可供梵烧冥钱或“伏纸”的地方少,住楼上的人只能在阳台上梵烧,阳台狭小杂物多,在梵烧冥钱或“伏纸”时,火苗及火星四处飞扬,在给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极易引发火灾,给社区的生命财产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克服在阳台上梵烧冥钱或“伏纸”时,火苗及火星四处飞扬,在给环境造成污染的同时,极易引发火灾,给社区的生命财产带来安全隐患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家用冥钱梵烧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由炉体、炉架、炉盘、炉桥、钢丝网及投入口门组成。
在一圆形的炉体顶部,设置一炉架及与炉架为一体的炉盘,炉体的中心设置一出火口,炉盘与炉体间固定一钢丝网,炉体的上部设置一投入口,投入口的右侧经一铰链与一投入口门活动连接,投入口门的左侧经铆钉A活动连接一卡条,与卡条对应的炉体上经铆钉B固定一卡钩,炉体的下部设置有多个进风孔,炉体内的下部固定有多个凸块,凸块上设置一炉桥,炉桥下部的炉体内盛有清水。
整体由金属材料制作。
其工作原理是,使用时将一水壶或其它盛有水的容器置放在炉盘上,将炉体上的卡条从卡钩中退出,打开投入口门,将梵烧的冥钱点燃后投入炉体内,再将“伏纸”逐一从投入口投入炉体内,部份燃烧后的冥钱或“伏纸”灰及残留的火星从炉桥上掉入下面的清水中,火苗从出火口对炉盘上的水壶加热,部份较轻的纸灰及残留的火星在钢丝网的阻拦下无法四处飞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冥钱或“伏纸”在炉内燃烧中,冥钱或“伏纸”灰及残留的火星从炉桥上掉入清水中,火苗从出火口对水壶加热,部份较轻的纸灰及残留的火星在钢丝网的阻拦下无法四处飞扬,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能杜绝因梵烧冥钱或“伏纸”时引发的火灾,消除给社区生命财产带来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本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A-A向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炉体,2.炉架,3.炉盘,4.出火口,5.钢丝网,6.投入口,7.铰链,8.投入口门,9.铆钉A,10.卡条,11.铆钉B,12.卡钩,13.进风孔,14.凸块,15.炉桥,16.清水,17.水壶。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图3中,在一圆形的炉体(1)顶部,设置一炉架(2)及与炉架(2)为一体的炉盘(3),炉体(1)的中心设置一出火口(4),炉体(1)与炉盘(3)间固定一钢丝网(5),炉体(1)的上部设置一投入口(6),投入口(6)的右侧经一铰链(7)与一投入口门(8)活动连接,投入口门(8)的左侧经铆钉A(9)活动连接一卡条(10),与卡条(10)对应的炉体(1)上经铆钉B(11)固定一卡钩(12),炉体(1)的下部设置有多个进风孔(13),炉体(1)内的下部固定有多个凸块(14),凸块(14)上设置一炉桥(15),炉桥(15)下部的炉体(1)内盛有清水(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谭全清,未经谭全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092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