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脱卸的料斗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0510.5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22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施建飞;方斌;顾希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3/00 | 分类号: | B66C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刘立平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脱卸 料斗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料斗吊装装置,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动脱卸的料斗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铁行业中,如热轧,冷轧等各类生产部门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板、废边条、废碎捆带等废弃材料。通常,此类废弃材料都要回收到废料斗中,而后以废钢回收的方式集中,由卡车回收至废钢原料堆场,进行再回收和利用。
然而,在现场对于此类废料斗的回收作业中,以往采用的是以作业人员套装钢丝绳在料框吊耳上的吊装方式,由行车吊装至指定位置或指定的回收车辆上。在此过程中,由于采用了钢丝绳的吊装方式,故存在着以下的问题;1.钢丝绳吊装不稳定,料斗在吊运时易产生晃动等现象,2.倾倒废料时采用钢丝绳进行兜吊方式,料斗本身对车辆和作业人员的伤害,3.套装钢丝绳需人员的扶持,4.人员的劳动强度增加等一系列不安全的因素或隐患。
另外,由于原有的废料吊卸装技术全程均采用了人工进行钢丝绳的挂掉和卸斗参与的方式,因而费时又费力,且工作效率低下。显然,现有的人员全过程参与吊装和卸料过程已经无法适应现场的作业节奏和对安全性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自动脱卸的料斗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脱卸的料斗装置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自动脱卸的料斗装置,包括料框本体、用于连接料框本体的吊钩、料框本体二侧吊耳,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门字形框架,所述门字形框架连接吊钩用,所述门字形框架上部以销轴连接吊钩用框架套,所述吊钩用框架框架套用于套装连接吊钩,
所述门字形框架下部可转动连接料框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脱卸的料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字形框架下部为整体连接的一个斜L型的可脱卸的吊装脱卸臂,吊装脱卸臂为两侧对称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脱卸的料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脱卸臂的L型折弯部为一可脱卸钩头,所述可脱卸钩头为开口圆弧形的开口,用于可脱卸地挂钩固定于料框本体二侧的吊耳,所述吊装脱卸臂的下端连接框架部为一端为开口圆弧形的长形孔洞,用于螺栓连接料框本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脱卸的料斗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料框本体二外侧的吊耳固定对称。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脱卸的料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设置在料框本体二外侧的吊耳为螺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脱卸的料斗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螺栓连接料框本体的固定螺栓,采用以外螺母的旋紧作用固定脱卸臂与料框本体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动脱卸的料斗装置的门字形的整体框架设计,框架上部以销轴连接的套装吊钩用框架套。为整体连接的一个斜L型的吊装脱卸臂,吊装脱卸臂为两侧对称设计。吊装脱卸臂肘部为一钩头,钩头采用开口圆弧形的开口设计,下端连接框架部为一长形孔洞,孔洞两端为开口圆弧形设计。由此,避免采用钢丝绳的吊装料斗的方式,来避免人员的直接接触。减少了人员在吊装和卸斗过程中的参与性,装置经济、实用、便捷,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易于推广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脱卸的料斗装置为脱卸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脱卸的料斗装置脱卸时的示意图。
图3A,B,C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可自动脱卸的料斗装置主视图,侧视图和俯视图。
图中,1为销轴,2为门字形框架,3为吊耳,4为固定螺栓,5为吊钩钩套,6为半开口式的勾头,7为斜L型的吊装脱卸臂,8为料框本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举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通过将行车吊钩钩入到5吊钩钩套中,通过吊钩带动门字形框架2在向上提升过程中同时也将斜L型的吊装脱卸臂7上的钩头6向上提升,使钩头钩住料斗本体中部的吊耳3。在钩头完全钩住吊耳后,行车进行起升将料斗吊至放置区域,当行车平稳放置好料斗后,行车以通过吊钩带动门字形框架2将斜L型的吊装脱卸臂7向下移动,将钩头6脱离吊耳3,而后进行吊钩的卸钩作业。
如果进行料斗的卸卡车作业时,如1步骤后,将料斗调至卡车卸废料位置区域,而后行车以通过吊钩带动门字形框架2将斜L型的吊装脱卸臂7向下移动,将钩头6脱离吊耳3,并通过行车来带动门字形框架2及吊卸臂向料斗的后部位置移动至料斗边缘,而后提升吊钩,由于料斗在单向受力的作用下,使料斗框架整体倾斜,将料斗中的废板等倾泻到卡车的装料位置,待卸料结束后,将料斗调至原本的位置,进行再一次的接料作业。
根据本实用新型,避免采用钢丝绳的吊装料斗的方式,来避免人员的直接接触。减少了人员在吊装和卸斗过程中的参与性,装置经济、实用、便捷,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易于推广实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05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