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球体开关的双室袋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20111084.7 申请日: 2013-03-12
公开(公告)号: CN203060309U 公开(公告)日: 2013-07-17
发明(设计)人: 李科;袁媛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J1/10 分类号: A61J1/10
代理公司: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代理人: 穆祥维
地址: 401336***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球体 开关 双室袋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混药使用的双室袋。

背景技术

为了在同一种软袋中填装两种以上的不同药品,过去常将软袋的两面中的一段横截面进行虚焊以形成隔离带,该隔离带将软袋分割为上室和下室,在上室和下室中存放不同的药品,使用时,只需挤压上室或下室,隔离带在挤压力下自动裂开,进而使存放在上室和下室中的药品混合。但这种结构的双室软袋在存放和运输过程中,在上室或下室内极易产生压力,进而使隔离带自动裂开,导致在混药之前上室和下室中的药品混合。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不足,中国专利ZL200620000814.6公开了“一种异形室腔的双室输液袋”,如图1所示,该双室输液袋包括组合盖12、接口2、易折柄8以及由基座6和易折柄8组成的阻隔装置,组合盖12和接口2密封连接,隔离带3将软袋1分割为上室4和下室5,隔离带3的轮廓线为凹线,其凹底朝组合盖12,阻隔装置设置在隔离带3的凹底处(即基座6焊合在隔离带3的凹底处,基座6上具有一连通上室4和下室5的通孔,易折柄8连接在通孔的端口并将通孔的端口密封)。在输液时,人为地折断易折柄8,两室连通,使密封于两室内的不同药物混合。但该双室输液袋在药物混合过程时,手握住软袋,易折柄8与软袋1的接触部位形成的支点在折断易折柄8的施力过程中,该接触部位形成的支点因局部受较大的力易使软袋的内层受损坏。

软袋因被施加拉扯力受损,包括内层、中间层和外层的损伤。软袋内层受损后,使药品直接与中间层(骨架层)接触,直接影响到软袋内药品的相容性,对输液患者的用药安全产生隐患;中间层损伤直接影响薄弱部位内外层的结构稳定性;而外层受损则直接降低了软袋对外界的阻隔性能,严重影响软袋内的无菌环境。故,不论是软袋的哪一层受损都极大的构成了用药安全的隐患,是输液过程中绝不允许的,不能忽视。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混药过程中可有效避免损坏软袋的带球体开关的双室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带球体开关的双室袋,包括软袋、接口和软管,在软袋内设置一轮廓线呈凹线的隔离带,软袋由隔离带分割为上室和下室,在隔离带的凹部设置一基座,基座上设有一连通上室和下室的通孔,通孔的孔壁向接口延伸出基座,所述软管的一端与通孔的孔壁的延伸端密封连接,另一端内设有阻隔该软管内的通道的硬质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离带由软袋的两面中的一段实焊形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软管的一端套在通孔的孔壁的延伸端上并与延伸端密封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基座位于下室端形成一凹腔,所述通孔位于凹腔的底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方案,所述下室为漏斗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混药之前,通过软管内的硬质球阻断基座的通孔,使软袋内的上室和下室不连通;混药时,通过软袋和软管挤出硬质球,使软袋内的上室和下室连通便可进行混药操作,由于在挤压硬质球时,软袋和软管形成软接触,有效地保护软袋,避免软袋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异形室腔的双室输液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带球体开关的双室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基座、软管和硬质球配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基座、软管和硬质球配合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软袋; 2—接口; 3—隔离带; 4—上室; 5—下室; 6—基座; 7—通孔; 8—易折柄; 9—软管; 10—硬质球; 11—凹腔; 12—组合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

如图2、3和4所示,带球体开关的双室袋,包括软袋1、接口2、组合盖12和软管9。接口2设置在软袋1上,在软袋1内设置一轮廓线呈凹线的隔离带3,隔离带3由软袋1的两面中的一段实焊形成,软袋1由隔离带3分割为上室4和下室5,在隔离带3的凹部设置一基座6,基座6上设有一连通上室4和下室5的通孔7,通孔7的孔壁向接口2延伸出基座6。软管9的一端与通孔7的孔壁的延伸端密封连接,另一端内设有阻隔该软管9内的通道的硬质球10。在本实施例中,软管9的一端套在通孔7的孔壁的延伸端上并与延伸端密封配合。

基座6位于下室5端形成一凹腔11,通孔7位于凹腔11的底部,下室5为漏斗结构。将该双室袋挂在支架上后,下室5中的药液汇流于凹腔11中,经通孔7流入上室4中,再由接口2流出,两室内的药液均能自动流尽。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108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