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交换器胀接用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1930.5 | 申请日: | 2013-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5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兆洲;王辉;马明;景旭;张萌;吴荣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通铁热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00 | 分类号: | B21D39/00;B21D53/08 |
代理公司: | 大连万友专利事务所 21219 | 代理人: | 王发 |
地址: | 11605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交换器 用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器胀接工装。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类产品需要将通水管和散热翅片胀接在一起,,即将通水管和散热翅片预先装配,通过将管子扩开来实现管子与散热翅片过盈配合,亦称芯体胀接,以保证两者能够牢固的胀接,这样才能够发挥正常的散热性能。由于以往的大型散热器产品通水管内径尺寸大于φ5.5mm,经过校核可以使用φ5.5mm钎子,由体胀机提供推力进行体胀;而小型热交换器通水管内径只有不到φ4mm,如果使用推动钎子进行体胀这种方式,钎子会发生弯曲,导致无法体胀。因此对于小管径通水管,需要专用设备以增加其管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胀接用工装,适用于小管径的热交换器通水管和散热翅片之间的胀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热交换器胀接用工装,包括分别连接于拉胀器两端的拉胀杆和动力杆,拉胀杆上固定有拉胀头,拉胀杆套装于被加工工件内,动力杆连接于动力输出端,拉杆器前端设有前卡槽,与拉胀杆尾端的卡箍相适配;拉杆器前端设有后卡槽,与动力杆前端设置的卡箍相适配。
拉胀器呈圆柱状,所述前卡槽和后卡槽均为开设于圆柱两端的阶梯孔,靠近端面的内孔的孔径小于远离端面的内孔的孔径,阶梯孔沿拉胀器径向设有开口,前卡槽和后卡槽的内孔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拉胀杆的管径小于动力杆的管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适用于多种管径的散热器通水管与翅片的胀接工序,加工稳定,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配结构图。
图中标记为:1-拉胀器,11-前卡槽,16-后卡槽,2-拉胀杆,3-拉胀头,6-动力杆,7-卡箍,9-动力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首先,动力杆6连接于动力端6,借用现有设备拉胀机,动力杆6可以是拉胀机的拉杆,动力杆6和拉胀杆2通过一个拉胀器1相连接,如图所示,拉胀杆2上设有拉胀头3,整体套装于被加工工件内,也即散热器的通水管,通过动力杆的带动,通水管和散热器翅片进行胀接加工。拉杆器前端设有前卡槽11,与拉胀杆2尾端的卡箍7相适配;拉杆器前端设有后卡槽16,与动力杆前端设置的卡箍7相适配。
图中所示拉胀器1呈圆柱状,前卡槽11和后卡槽16均为开设于圆柱两端的阶梯孔,靠近端面的内孔的孔径小于远离端面的内孔的孔径,阶梯孔沿拉胀器1的径向设有开口,前卡槽11和后卡槽16的内孔轴线在同一直线上。拉胀杆2和动力杆上设置卡箍7形成阶梯轴,通过阶梯轴与拉胀器1上的阶梯孔的配合,动力杆和拉胀杆2的同轴,保证拉力传递的稳定性,提高拉胀工序的成品率。若需要胀接其它管径的通水管及散热器翅片,更换相应管径的拉胀杆2或卡箍7即可,或者为了保证拉胀杆2与拉胀器1的前卡槽11更方便适配,同时更换拉胀器1和拉胀杆2均可,保证拉胀器1与动力杆的卡箍7相适配即可。这样可以尽量节约设备成本。
图中所示拉胀杆2的管径小于动力杆的管径,当然,若加工需要,拉胀杆2管径也可大于动力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通铁热动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大连通铁热动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19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型控制面板及洗衣机
- 下一篇:铁路敞车下侧门锁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