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背投光源的自均衡自然光汇聚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3598.6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7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永忠;施建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中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5/04 | 分类号: | F21V5/04;F21V1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国荣 |
地址: | 519041 广东省珠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光源 均衡 自然光 汇聚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投光源技术,具体为一种用于背投光源的具有自均衡功能的自然光汇聚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影像设备(如投影仪、液晶电视等)所采用的背光光源都是利用照明灯具实现的。这种照明灯具功率较大,易于损坏并且工作噪音大。如多媒体教学背投机的背光光源现时一般利用高压汞灯实现,这种高压汞灯的功率高达200w或以上,工作寿命仅仅6000小时左右,工作时散热风扇噪音大,严重影响教育效果。
采集自然光用于背投光源是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良好方法。但自然光照射不稳定,难以达到良好的背投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供应光线均衡的自然光汇聚采集装置,此装置用于背投光源能够达到良好的背投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背投光源的自均衡自然光汇聚采集装置,包括: 呈空心圆台形的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大底面的汇聚透镜,汇聚透镜的外侧表面作为太阳光入射面;设置在支撑架小底面的校正平行光透镜,校正平行光透镜的外侧表面作为太阳光出射面;散布于汇聚透镜内侧表面的LED灯珠。
优选的是,校正平行光透镜的外侧表面或/和内侧表面上设置有紫外过滤涂层。
优选的是,所述汇聚透镜的焦点与校正平行光透镜的焦点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集自然光送到背投部件使用,可大大降低背投的功耗,工作环保;其在自然采光的同时设置了LED灯珠配合工作,能在自然光不足时自动补充光线,实现自动均衡效果;由于LED灯珠分布安装在汇聚透镜内侧表面,安装面积足够大,因此其可以采用价格低廉的单晶体LED来实现,不需要采用价格昂贵的多晶体组件LED;LED灯珠分布广,不需要进行散热处理,免去了散热片和风扇组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用于将自然光(主要为太阳光)收集后供应背投设备使用,其在采集装置中安装有LED灯珠,这种LED灯珠的安装结构具有各种优点,最主要的一个优点是实现装置的全天候使用,任何时候都能实现自均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作用是将较大面积的照射太阳光汇聚为较小面积的密集光线,提升能量密度。入射的太阳光是基本平行的光线,太阳光汇聚收集装置1也优选将此光线汇聚后输出平行的光线,实现平行输出光线的方法在后面进行描述。
参照图1,装置包括支撑架11、汇聚透镜12、校正平行光透镜13、LED灯珠14。支撑架11呈空心圆台形,汇聚透镜12设置在支撑架11大底面,校正平行光透镜13设置在支撑架11的小底面,此结构决定了汇聚透镜12和校正平行光透镜13是平行的结构。汇聚透镜12起到汇集太阳光线的作用,其外侧表面作为太阳光入射面。一般地,校正平行光透镜13起到将汇聚的太阳光线重新调整为平行光线的作用,因此其焦点与汇聚透镜12的焦点重合,透镜13的外侧表面作为太阳光出射面。
为了跟随太阳光的照射方向,太阳光汇聚收集装置一般需要配置为能够转向的结构,转向的具体实现方式多样,在此不再赘述。
LED灯珠14用于在自然光线不足时自动补充光源的作用,其工作受系统控制中心的控制。其散布于汇聚透镜12内侧表面。LED灯珠14分布安装的面积足够大,因此其可以采用价格低廉的单晶体LED来实现,不需要采用价格昂贵的多晶体组件LED;其分布广,不需要进行散热处理,不需要设置散热片和风扇组件。
从上面描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小,整体紧凑,易于进行转向控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中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中电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35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