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燃式柴油发电机组燃气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5726.0 | 申请日: | 201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1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欧阳永频;幸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力骏泰燃气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9/08 | 分类号: | F02D19/08;F02D41/30;F02D4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高萍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燃式 柴油 发电 机组 燃气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机燃料控制系统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混燃式柴油发电机组燃气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成本和环境污染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对我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和国民经济都造成很大的冲击。为了节约能源成本和低碳减排、减少污染,燃气能源(天然气、LPG)作为清洁、经济、供应可靠的替代燃料被广泛推广,也是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
目前现有柴油发电机组混燃式燃气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机械式燃油控制结合机械式燃气控制;即机械泵柴油供给和自然吸气式燃气供给系统;另一种是机械式燃油控制结合电子燃气控制,即机械泵柴油供给和电子喷射燃气供给系统。而混合燃烧控制方法和装置直接影响发电机组输出电参数的稳定性、低排放和燃料经济性。
以上提及的现有两种混燃式燃气技术方式,存在有以下不足:
(1)此两种混燃式燃气控制方法和装置都不能精确控制混合燃烧的柴油量,使得发电机组在不同的负荷情况下,不能工作在最合理的油气混合比燃烧状态,影响了机组运行的稳定性、排放和经济性。
(2)现有的混燃式燃气控制装置对原柴油机的改造部分较多,同时涉及燃油供给系统的一些改进调整,机组运行时的油气混合比的调试调整的不稳定及故障较多,不能做到简单、智能化的控制管理。
(3)现有的混燃式燃气控制方法和装置缺乏混合燃烧故障诊断功能,无法作到实时诊断。
(4)现有的混燃式燃气控制技术对由于环境的改变而不能定制调节油气混合比,因机组性能受到较大影响,反映出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如高海拔、高温、高寒等地区。
总之,现有混燃式燃气技术无法避免以上所述的问题和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混燃式柴油发电机组燃气控制装置,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影响机组运行稳定性、排放和经济性的油气混合比例控制不精确,调试相对专业复杂、无法实时诊断和三高地区环境局限性等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如下:
混燃式柴油发电机组燃气控制装置,包括柴油发电机,原电子控制单元,柴油发电机与原电子控制单元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燃气控制装置,燃气控制装置与柴油发电机连接。
优选的,燃气控制装置包括混燃电子控制系统、燃气存储装置、执行器单元,燃气存储装置与执行器单元连接,执行器单元与柴油发电机连接,混燃电子控制系统通过信号分别与上述装置连接,同时混燃电子控制系统还与原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优选的,燃气存储装置包括燃气储气容器、蒸发器、流量表、过滤器,上述部件依次连接;
执行器单元包括电磁阀、减压器、燃气喷嘴、混合器,上述部件依次连接;
混燃电子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故障诊断系统,所述传感器向电子控制单元进行信号输入,传感器包括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水温传感器、氧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发电机转速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传感器与电子控制单元通过信号连接,电子控制单元向执行器单元输出信号;故障诊断系统与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其中过滤器与电磁阀连接,混合器与柴油发电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能够精确合理的配置油气混合比例,达到最佳混燃动力和排放状态,使发电机组发电工作时燃烧经济性和和低排放指标达到最大优化,精确控制柴油喷射量和燃气喷射量,并且具备故障诊断和报警功能、具备特殊环境状态的自适应控制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控制方式示意图
附图序号说明:燃气储气容器 1、蒸发器 2、流量表 3、过滤器 4、电磁阀 5、减压器 6、燃气喷嘴 7、混合器 8、电子控制单元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力骏泰燃气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力骏泰燃气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57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