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校园安保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6248.5 | 申请日: | 2013-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180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致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致远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6826 山东省日照***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校园 安保 管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校园安保的自动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国内外校园安全事件屡次发生,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一再要求各个学校加强安全保卫工作,但是受到人员用工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的制约,校园安全的整体安全保卫水平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2013年2月发生在湖北省襄阳老河口市的小学踩踏伤亡事件又一次为校园安保工作敲响了警钟。
目前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大多数还是依靠传统的人工管理,人工值守的区域也只能是在重点的门岗,无法做到全校区无缝隙的全天候的覆盖。由于人工值守只能通过校服来判断人员身份,并不能每个进出人员都能做到身份核实,无法控制校外学生混入校园内,造成安保漏洞。且随着社会用工成本的不断上涨,保安人员的数量和素质都无法满足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安全保卫需求,已经成为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在计算机技术以及无线射频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依靠科技生产力,用智能话系统逐步补充或替代人工的安全保卫工作,为广大师生和家长提供一个和谐安全的校园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高效、自动化程度高、功能强大的自动校园安保管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校园安保管理系统,包括通过网络连接的校门安保子系统和中心监控管理子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人员身份电子标识;所述的校门安保子系统包括图像监控装置、校门计算机和与校门计算机连接的外设设备,所述的外设设备包括校门网络交换机、射频读卡器、自动闸机、电子显示牌、语音对讲装置、声光报警器;所述的图像监控装置包括和视频服务器连接的多角度摄像头和监视器,所述的视频服务器与校门网络交换机连接;所述的中心监控管理子系统包括:中心数据服务器、中心视频服务器,中心监控计算机,显示终端和网络传输设备;所述的网络传输设备包括局域网接入装置、GPRS网络接入装置和GPS天线;所述的人员身份电子标识包括射频卡模块,内置GPRS模块、GPS模块的控制器,和分别与控制器电路连接的GPRS天线、GPS天线、电源、放音装置和报警按钮。
上述的校门计算机连接有本地数据库。
上述的射频读卡器、语音对讲装置和声光报警器分别通过多串口控制器与校门计算机连接。
上述的自动闸机、电子显示牌分别通过I/O控制接口与校门计算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采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RS(无线通信技术)、RFID(无线射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技术手段,提高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效率,节约人员成本,且极大地降低了校园安保人员的工作强度,校园安保人员的工作性质由原来的操作岗向目前的管理监督岗转变;;
2、操作简便,便于全体在校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控制,除日常安保工作外,还可以用于处理重大或应急问题,确保校园安全无死角;
3、兼容性强,功能多样,可以根据校园安保的需求不断升级硬件设备和管理软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织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将现在成熟的计算机技术与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RS(无线通信技术)、RFID(无线射频技术)相结合,利用计算机、网络、电视监控等软硬件技术,集图像、数据、应急控制于一体。可以达到人员身份信息的识别对比、身份数据的采集分析、应急通知、校内GPS定位的功能。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通过网络连接的校门安保子系统,中心监控管理子系统,以及人员身份电子标识3。
所述的校门安保子系统包括:图像监控装置、校门计算机1和与校门计算机1连接的外设设备,所述的外设设备包括校门网络交换机12、射频读卡器10、自动闸机11、电子显示牌8、语音对讲装置(图中未显示)、声光报警器9。发挥身份识别和监控功能,并可以将所述的信息网络传输至中心监控管理子系统。优化方案中,校门计算机1还连接本地数据库18,这是中心数据服务器13的基本备份,一般情况下该本地数据库18不起作用,只有在网络不通畅,与中心数据服务器13断开连接,才能启用本地数据库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致远,未经张致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62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方法和通信设备
- 下一篇:移动终端的用户切换方法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