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形状石英电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6726.2 | 申请日: | 2013-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8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1 |
发明(设计)人: | 钟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志伟 |
主分类号: | H05B3/44 | 分类号: | H05B3/44;H05B3/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形状 石英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热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给液体加热升温的装置,它是耐强酸高温(氢氟酸除外)、并直接从液体底部加热的、安全、环保、节能、高效的单端接电的L形状石英电热管。
背景技术
现时的电热管分别有金属外壳的电热管,金属外包聚四氟乙稀的电热管,两头通电或普通石英直管等等,它们均无法既同时合理利用到电热丝所发出的红外光热辐射、热传导、热对流三种效应,又无法同时在强酸高温的情况下实现对液体进行直接的底部中心加热。且忽略利用石英(即二氧化硅)的特性来制作出一体成型的、环保可维护的、大功率的L形状的石英电热管。所以,现时的行业现状就是无法在响应各国政策关于环保、安全、节能、高效、可维护的情况下提供出这种可浸入液体底部的、耐强酸高温的、可从液体底部中央加热的电热产品,往往造成耗电、耗时、升温效率低、管体易腐蚀溶解造成严重污染、不可维护造成极大浪费等等不良后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填补和解决历史背景技术中的空白和不足,提供一种同时满足简单合理的、非焊接的一体成型的、可维护的、耐强酸高温的、能有效利用红外光热辐射、热传导、热对流三种效应的、且高效快速的、能直接从液体底部加热的L形状的石英电热管。同时实现环保节能高效的理想目标。
并且,本实用新型中的主体部件L形状石英管的管体在制作方法上,由于石英管的管体是单个一体成型的,底端是封口的,另一端是开口的,即类似于试管或玻璃瓶,所以可制作该管体的磨具,再采用现成的制作玻璃瓶的吹瓶机械,使得石英材料在吹瓶机上1300摄氏度熔融状态下一次性吹管成形,然后冷却脱模,这样可减少制作工序和生产成本,且快捷简单易行,产品形状规格统一。如果没有吹瓶机械,也可以用市场上现成的石英直管切割成一定长度之后,再用氢火在1250摄氏度的基础上将石英直管烤至变软,再进行弯管和烧口封底等操作,从而实现制成单端开口的L形状石英管。整管一体化,免除了二次焊接,亦因此免除了因焊接引起的表面不平整,及分子间应力不平衡等因素导致的高温状态或冷缩热涨过程中受力时管体容易拉裂和爆炸的危险可能性。另外,通常情况下,石英管(尤其是乳白管)自身能吸收4微米以下波长的红外光谱,使管体本身发热增加了热能辐射,在5-13微米远红外波段内发射率达90%以上,是效率最高的选择性吸收加热元件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L形状石英电热管,它包括一个L形状的石英管,石英管内有螺旋状的电热丝,螺旋状的电热丝内装嵌着陶瓷芯,陶瓷芯内部装嵌着耐高温电源线,电热丝和耐高温电源线通过接线柱与外接电源线相接,并穿过石英管顶端的塑料端盖伸出管体外部。这样便构成一个L形状石英电热管。另外,又可以这样实现,一种L形状石英电热管,它包括一个L形状的石英管,石英管内有螺旋状的电热丝,螺旋状的电热丝内装嵌着陶瓷芯,陶瓷芯内部装嵌着耐高温电源线,电热丝和耐高温电源线通过接线柱与外接电源线相接,并穿过石英管顶端的塑料端盖伸出管体外部,管体外部装上护套。
为了更好地实现好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产品结构中有以下注意事项:
第一,关于石英管的取材规格方面:一方面,L形状的底端封口的石英管,外表特征是L形状的,上下两边呈垂直状态,管体转弯角位是直角,即转弯处的内角和外角均为直角,石英管的底端是封口的,另一端即顶端接电线处是开口的。第二方面,石英管的外表特征是L形状的,上下两边呈垂直状态,管体转弯角位是圆弧形的,即转弯处的内角和外角均有一定的弧度,内弧的半径是0.01——10厘米,外弧的半径是0.01——20厘米,石英管的底端是封口的,另一端即顶端接电线处是开口的。第三方面,所述的L形状的底端封口的石英管,它的底边水平长度是10——200厘米,它的垂直高度是10——200厘米,它的管体外部直径是0.4——10厘米,它的管壁厚度是0.1——3厘米。考虑到安全节能和便于安装,建议不要超出上述取值范围,建议其中最佳取值是:底边水平长度是36厘米,垂直高度是90厘米,管体外部直径是3.5厘米,内径是2.9厘米,管壁厚度是0.3厘米,管体转弯处的内弧半径是5厘米,外弧半径是8.5厘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志伟,未经钟志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67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中空塑料制品成型机的锁模装置结构
- 下一篇:一种耙抓式挖泥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