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风发电用控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8857.4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6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勇强;谢玉琪;姚伯龙;张红旭;徐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7/00 | 分类号: | F03D7/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大扬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8 | 代理人: | 郭丰海 |
地址: | 2141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发 电用控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量控制装置。具体说,是用来调节风力发电机进风口处风量的聚风发电用控风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目前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利用风力来进行发电。传统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动机主要有水平轴和垂直轴两大类,无论是水平轴还是垂直轴风力发动机,都是利用空气在大范围内的压力差势能引起的宏观流动进行发电,而对于空气本身所携带的静压力势能则无法利用,为了提升单个风力发电机的功率,就必须配备巨大的风叶。风叶一大,不仅制造、安装、维护起来比较麻烦,而且制造成本较高。
近来,有人采用狭管聚风来弥补上述不足,充分利用聚风头收集风能,而利用一端到另一端口径由大逐渐变小的狭管管道来对风进行增速,将自然风的风速提高了10倍以上后送给风力发动机,充分利用空气中蕴含的巨大压力势能,使得与相同进风口面积的传统风力发电机相比,发电功率可提高到100倍以上。然而由于自然风速度的不确定性,经过狭管增速之后的风也将在一个很大的范围内波动,结果是发动机的转速随风速和输出功率共同影响将有很大的变化,因此,必须考虑如何将风速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当自然风很大的时候,狭管出口的风速将变得极大,如何保证发动机安全工作也成为必须考虑的关键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聚风发电用控风装置。采用这种聚风发电用控风装置,可对聚风收集来的高速风能进入风力发动机前进行风力大小和多少的有效调节,能满足不同功率风力发动机的需要,大大提高风能的利用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聚风发电用控风装置特点是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横截面为矩形,筒体的两端分别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上均有法兰。筒体的一个侧壁大约中间有开口,该开口的横向宽度与其所在的筒体横向宽度相等。所述开口邻近出风口的一边两侧筒壁内侧面对应位置上均有横向滑槽,两横向滑槽间有滑板,滑板的相对两边分别置于相应横向滑槽内且二者间呈滑动配合。所述滑板与一驱动机构相连;所述开口靠近进风口一边的两侧均有旋转滑块,两旋转滑块间有挡风板,且挡风板相对的两边分别于相应滑块间呈滑动配合。挡风板的内边与滑板内边铰接在一起。挡风板的内侧有连板,连板的一边铰接在进风口与开口间的筒壁上,与该铰接边相对的连板一边呈自由状置于挡风板的内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两横向滑槽外端的筒壁上均有销座,两销座上均有同轴轴孔,两销座间有主轴,主轴两端分别呈可旋转状伸入两销座上的轴孔内;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该电机处于其中的一个销座外侧,电机的输出轴与主轴一端相连;所述主轴上固定有齿轮,所述滑板与齿轮相邻的一面上有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横向滑槽平行,且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啮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滑板与出风口间的那段筒体内由多组矩形管道组合而成,将该段筒体内腔分隔成至少两个纵向风道。
采取上述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由上述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控制通风管道的数量,保证每个管道中的风速始终保持一致,最终保证进入发动机的风速在极佳的范围内,以适应发动机的输出功率,进一步地将发动机的转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由于使用多组叠加的小型管道精确组合而成,如同可控的集束喷嘴,变得更易于控制。风量较小时可以只开启小部分,中等风时可启用一半左右,大风时可全部开启,可有效地通过滑板的移动进行调节,以满足不同功率风力发动机的需要,大大提高风能的利用率。又由于滑板与出风口间的那段筒体内的纵向有分隔板,通过分隔板将该段筒体内腔分隔成至少两个横截面为矩形的纵向风道即集束管道,采用集束管道作为喷嘴管,可以避免制造大型管道的复杂性,易于制造且强度可以做得很高,从而延长了使用年限,避免了维护。而且在遭遇恶劣天气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关闭整个系统,确保发动机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聚风发电用控风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聚风发电用控风装置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蕴风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88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异形顶锤
- 下一篇:矿用湿式离心捕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