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式漏斗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19995.4 | 申请日: | 2013-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4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肖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凯 |
主分类号: | B67C11/02 | 分类号: | B67C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漏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漏斗,尤其是一种双层式漏斗。
背景技术
漏斗是一个筒型物体,被用作把液体及幼粉状物体注入入口较细小的容器。在漏斗咀部较细小的管状部份可以有不同长度。漏斗通常以不锈钢或塑胶制造,但纸制漏斗亦有时被使用于难以彻底清洗的物质,例如引擎机油。一些漏斗在咀部设有可控制的活门,让使用者可控制流质流入的速度。漏斗常见于厨房;在实验室也可找到漏斗,有时会使用滤纸以隔滤结晶物等化学物质。漏斗的种类很多,常用的有普通漏斗、热水漏斗、高压漏斗、分液漏斗和安全漏斗等。按口径的大小和径的长短,可分成不同的型号。
现有的漏斗在使用时需要用一只手将漏斗稍微抬起,防止漏斗的外壁将容器的入口处密封死,因为当漏斗的外壁将容器的入口处密封死时,会导致容器内的空气无法排出,或经漏斗流出,从而影响注入液体的速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漏斗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式漏斗,它采用在外壳的上端出气孔,下端设有漏嘴,内部设有内胆。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层式漏斗,其特征在于:它由挂耳、外壳、内胆、漏嘴、出气孔、进气孔构成;所述的外壳的上端设有挂耳和出气孔,下端设有漏嘴,内部设有内胆;所述的漏嘴为圆台状,下端设有进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它既能够用来将液体及幼粉状物体注入入口较细小的容器,又能够防止容器内溢出的气体阻碍注入的物体,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用广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中1-挂耳、2-内胆、3-外壳、4-出气孔、5-漏嘴、6-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一种双层式漏斗,其特征在于:它由挂耳、外壳、内胆、漏嘴、出气孔、进气孔构成;所述的外壳的上端设有挂耳和出气孔,下端设有漏嘴,内部设有内胆;所述的漏嘴为圆台状,下端设有进气孔。
在图1、图2、图4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的挂耳用于方便将外壳挂起;所述的外壳的上端设有卡槽,用于支撑内胆;所述的漏嘴用于将内胆的下端和容器口相隔开;所述的出气孔设置在外壳的外壁;所述的进气孔设在漏嘴的外壁;所述的内胆的上端设置在外壳上端的卡槽内,下端抵至漏嘴的下端口,外壁和外壳的内壁之间留有空隙,保证进气口和出气口相导通,用于将液体及幼粉物体注入容器内。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将漏嘴放在容器口,然后向内胆的上端口倒入物体,当物体注入到容器内时,容器内的空气经进气孔进入,从出气孔流出,避免的因容器内的空气经内胆流出影响注入物体的速度,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凯,未经肖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199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砣晶面定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木工四面刨的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