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混合动力汽车用机电耦合变速器的冷却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2090.2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5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董秀辉;刘志强;徐德才;宫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混合 动力 汽车 机电 耦合 变速器 冷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混合动力汽车用机电耦合变速器的冷却机构,属于变速器耦合动力电机总成设计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动力电机采用水冷技术方案的壳体设计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在混合动力技术应用中,由于整车布置空间的限定,变速器耦合动力电机的结构方案被广泛采用,另外,由于水冷技术可以为动力电机提供良好的散热效果、确保动力电机有良好的输出性能,所以在动力电机技术应用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传统水冷技术的结构是电机定子与冷却水套装配在一起,再与壳体的联接,连接处需要通过密封圈实现水冷密封,通过密封垫实现对外防护。这样的结构形式存在的问题有:为了确保冷却效果,壳体与水套间应为过渡甚至为过盈配合,这就要求二者在装配过程中,需要加热壳体;另外,壳体、水套及电机定子三者间,在周向上应有严格的定位关系,这些都增加了生产制造与工艺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混合动力汽车用机电耦合变速器的冷却机构,其通过将冷却水套与壳体设计成一体式结构,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制造与工艺的难度,提高了电机定子的定位精度,也会有更好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混合动力汽车用机电耦合变速器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壳体内部即为冷却水套结构,电机定子装配在壳体内并与壳体联接,冷却螺旋型冷却铜管为螺旋型结构,冷却螺旋型冷却铜管嵌在壳体中,冷却螺旋型冷却铜管与壳体的连接缝隙填充导热硅脂。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其通过将冷却水套与壳体设计成一体式结构,简化了生产工艺、降低了生产制造与工艺的难度,提高了电机定子的定位精度,也会有更好的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冷却螺旋型冷却铜管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混合动力汽车用机电耦合变速器的冷却机构,其特征在于:壳体2内部即为冷却水套结构,电机定子装配在壳体2内并与壳体2联接,冷却螺旋型冷却铜管3为螺旋型结构,冷却螺旋型冷却铜管3嵌在壳体2中,冷却螺旋型冷却铜管3与壳体2的连接缝隙填充导热硅脂。
本实用新型利用铜材料熔点(1084 ℃)远高于铝材料熔点(660℃)的特点,先将预制成型的冷却螺旋型冷却铜管7放置在壳体2压铸模中,再浇铸液态铝,最终实现在铝制的壳体2内部嵌入螺旋型冷却铜管3,这样减少了零件、简化了结构和生产制造工艺、降低了成本,为了防止二者间因材料不同而随温度变化产生间隙,在二者间通过高压设备填充导热硅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20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电机传动机构
- 下一篇:电动跑步机外转式直流无刷马达结构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