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测试液压缸的控制阀块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2610.X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0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刘飞香;程永亮;郑大桥;廖金军;李之雄;左佳玉;郝蔚祺;王文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刘华联 |
地址: | 410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测试 液压缸 控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测试液压缸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测试液压缸的控制阀块设备。
背景技术
根据GB/15622-2005《液压缸测试系统》和JB/T10205-2010《液压缸》的要求,液压缸测试项目主要包括试运行试验、起动压力特性试验、耐压试验、耐久性试验、泄漏试验(内泄漏和外泄漏试验)、缓冲试验、负载效率试验、高温试验和行程试验。试验项目中除试运行试验、起动压力特性试验、耐压试验和行程试验外,其它试验项目均要求对系统进行加载测试。
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液压缸测试系统均为溢流加载模式,该类型液压缸测试系统的模拟负载由独立的溢流加载装置(通常采用溢流阀)来实现,其对于大功率液压元件的测试,随着测试压力的提高或流量的增加,在系统加载装置处的压降将进一步增大,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系统能耗大、油温上升快、油液易老化等缺点,且难以实现模块化设计。
现有技术中的溢流加载式液压缸测试系统,其溢流加载装置一般固定且独立于测试系统,在进行液压缸测试时,由于被测缸与加载缸是通过拉压变送装置连接的,在该测试模式下,通常采用“单缸安装、单缸测试”的方法,即每个被测缸的测试都必须进行一次停机安装连接。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的溢流加载式液压缸测试系统及其方法仅适合于测试样本数量较少的情况,因此,其测试效率低,同时相应地导致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现有技术中的液压缸测试设备一般皆配备有独立的溢流加载装置,从而造成“单缸安装、单缸测试”的运作模式,效率低下,操作者工作强度极大,同时无法适应大规模作业;另一方面,在大功率液压元件的测试中能耗大、油温上升快、油液老化快。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测试液压缸的控制阀块设备,包括:第一主油口和第二主油口,用于接受来自油源的液压油;液压缸接口,用于连接液压缸的有杆腔或无杆腔;至少两组功能换向阀,其中第一组功能换向阀连接到液压缸的有杆腔,第二组功能换向阀连接到液压缸的无杆腔,各组功能换向阀均包括两个插装阀单元,其中第一和第二插装阀单元各自分别由一个二位三通换向阀控制其先导压力,各插装阀单元均包括两个功能插装阀;至少两组选择换向阀,各组选择换向阀均包括一个选择插装阀和一个液控单向阀,每组选择换向阀由一个二位三通换向阀控制其先导压力,并且每个选择插装阀的B腔与其所对应的第一插装阀单元中的一个功能插装阀的直接连接孔和第二插装阀单元中的一个功能插装阀的直接连接孔相连通;设置在第一主油口和第二主油口所在的油路中的选择单元,用来选择压力较高的油路作为控制油,其中,二位三通换向阀的压力口相互连通,并与选择单元的出口相连,第一主油口分别连通到每个插装阀单元中的一个插装阀的工作腔,第二主油口连通到各组选择换向阀中的液控单向阀的入口,第一主油口和第二主油口通过选择单元连通到相互连通的二位三通换向阀。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个插装阀单元中的两个功能插装阀的控制腔相互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同一组选择换向阀中的选择插装阀和液控单向阀的控制腔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试液压缸的控制阀块设备还包括设置在油路上的测温接口和测压接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二位三通换向阀的出油一路与其所控制的功能插装阀或选择插装阀的控制腔,或者其所控制的液控单向阀的控制腔相连,另一路与控制油回油路相连。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过液压缸接口连接到设备的液压缸通过能够测量力的第一传感器对顶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选择单元包括两个出口相互连通并各自位于一个主油口的油路中的主油口单向阀,或者包括梭阀。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试液压缸的控制阀块设备还包括液压缸测试负载调节阀,液压缸测试负载调节阀包括调节插装阀、溢流阀插芯和电比例溢流阀插芯。
在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测试液压缸的控制阀块设备还包括能够测量液压缸的负载压力的第二传感器和用来接收并处理第一和第二传感器的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26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狩猎相机
- 下一篇:超重力多级牺牲阳极电Fenton法处理难降解废水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