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机房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2764.9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89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才;尹小云;张龙超;宗子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迪康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11/04;B66B7/00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龚笋根 |
地址: | 4084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房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尤其涉及一种无机房电梯。
背景技术
传统电梯土建一般分为机房及井道两部分,机房一般用于放置驱动装置、控制柜及限速器等部件,无机房电梯通过对原机房内部件的位置重新布局,达到取消机房的目的,以便提高建筑利用率,由于需将曳引机、控制柜及限速器等部件全部放置在井道内,需考虑电梯各部件之间足够的安全距离,以及电梯整体承重及安全要求,同时还不会占用用户过大的井道空间,故无机房电梯在其布局上需综合考虑,在保证电梯安全性、舒适性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布局设计。现部分无机房电梯曳引机及电梯整体重量大部分通过导轨承载,而电梯导轨并不能承受过大载荷,这势必影响电梯运行安全性。现有的电梯在启动或下降的时候,因为惯性电梯在启动或停的时候,由于突然的加速下降或上升会使人感觉头晕或有些身体上的不适应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机房电梯,它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井道、轿厢、轿架、曳引机、限速器、对重和导轨,所述曳引机通过承重钢梁固定在与电梯门相邻的井道侧壁,所述对重设置在曳引机的正下方,所述轿厢固定连接在轿架上,轿架及对重通过曳引钢丝绳采用绕绳方式悬挂在曳引机的曳引轮绳槽内,使轿厢及对重沿着导轨上下垂直运行,所述限速器安装在轿厢远离曳引机一侧的导轨上,所述轿厢底部设置为减震箱,所述减震箱由与轿厢侧壁固定连接的下板、与轿厢侧壁滑动配合的上板以及位于上板和下板之间的弹性减震装置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减震装置为减震弹簧管或液压减震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减震装置均匀分布在减震箱内。
作为优选,所述轿厢与对重的曳引比为2:1。
作为优选,所述曳引机上方的井道顶壁上固定有吊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的曳引机上置式结构,通过合理有效布置曳引机、限速器、轿厢及对重的位置,在满足电梯安全性、运行效果、方便维修的同时提高建筑利用率,其充分利用井道空间,降低电梯运行对建筑顶层的要求,同时通过合理的布局使得电梯运行效果稳定、安全性高、维修方便。并且,轿厢底部设置的减震箱可以减轻人们在电梯里突然启动或急停时的头晕或身体的不适应感,保持身体的平衡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井道;2、轿厢;3、曳引机;4、限速器;5、对重;6、导轨;7、承重钢梁;81、下板;82、上板;83、弹性减震装置;9、吊钩;10、电梯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无机房电梯,包括为安装整个设备提供空间的井道1、运送人用的轿厢2、承载轿厢2的轿架、提供驱动的曳引机3、限制轿厢2运行超速的限速器4、补偿轿厢2重量的对重5和为电梯上下运行提供导向作用的导轨6,所述轿厢2底部设置为减震箱,所述减震箱由与轿厢2侧壁固定连接的下板81、与轿厢2侧壁滑动配合的上板82以及位于上板82和下板81之间的弹性减震装置83构成,所述弹性减震装置83为减震弹簧管或液压减震装置,所述弹性减震装置83均匀分布在减震箱内。
所述曳引机3通过承重钢梁7固定在与电梯门相邻的井道侧壁,该井道侧壁上开有固定孔,承重钢梁7固定在该固定孔内,曳引机3固定在承重钢梁7使得井道侧壁承重曳引机3、对重5及部分轿厢2重量。所述曳引机3上方的井道顶壁上固定有吊钩9,安装时,通过吊钩9将曳引机3吊至承重钢梁7上进行固定,固定后用混凝土将安装孔封闭。
电梯控制柜10安装在建筑顶层的电梯门旁边与曳引机3同侧的预留孔洞中,便于操作,同时也便于维修救援时观察到曳引钢丝绳位置。所述对重5设置在曳引机3的正下方,充分利用了曳引机3所占用的剩余井道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迪康电梯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迪康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27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通风电梯轿厢
- 下一篇:卷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