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模抽芯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2974.8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366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鼎盛达模具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3/44 | 分类号: | B29C3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5 | 代理人: | 屈静 |
地址: | 518103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模抽芯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出模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前模抽芯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制品功能及结构要求,现实中有一部分塑胶制品的模具前模胶位较难脱模(即塑胶产品极易粘前模),从而导致塑胶产品很难从模具中取出或因粘前模而把产品拉变形,比如常见的双色模产品及软胶套产品等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前模抽芯机构。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前模抽芯机构,包括主体板及设置于之中的抽芯镶件、限位柱、锁模器和/或弹力胶体,抽芯镶件、限位柱和弹力胶体伸出主体板的一面,锁模器伸出主体板的另一相对面;合模时,主体板设置于前模胚中且顶部与之平齐,锁模器插入到水口板中,弹力胶体插入到前模胚中,抽芯镶件穿过前模玉并抵住制品。
所述抽芯镶件穿设于主体板中并由管钉固定。
所述限位柱在主体板中的行程S为1.0-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加工装配容易,稳定性高;操作过程简单,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前模抽芯机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前模抽芯机构的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前抽芯机构合模状态剖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前抽芯机构的第一开模状态剖视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前抽芯机构的第二开模状态剖视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前抽芯机构的第三开模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6,一种模具的前模抽芯机构20,包括主体板21及 设置于其中的弹力胶体22、抽芯镶件23、锁模器24及限位柱26。弹力胶体22、抽芯镶件23及限位柱26一端设置于主体板21中,另一端伸出主体板21的一面,锁模器24的一端设置于主体板21中,另一端伸出主体板21的另一相对面。抽芯镶件23由管钉25固定于主体板21中。
合模状态下,主体板21设置于前模胚40中且顶部与之平齐,锁模器24插入到水口板30中,弹力胶体22插入到前模胚40中,抽芯镶件23穿过前模玉50并抵住制品80。顶板90与水口板10之间设有限位螺栓90。制品80成型于前模玉50与后模玉60之间,厚模玉设置于后模胚70中。
开模时,抽芯机构主要是在水口板开模时,机构因受锁模器24的牵引及弹力胶体22的弹力作用下一起随水口板10开模而完成回缩动作的。具体如图3-图6所示,模具在开模时,首先是第一开模顺序,水口板10带动锁模器24及弹力胶体22的共同作用使抽芯机构回缩了S的距离(S即为限位柱26在主体板21中的行程,为了减小在开合模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S优选为1.0-2.0mm之间),完成了第一开模顺序。此时第三开模顺序未动作,即在抽芯机构回缩时,前后模是紧合着的,即实现了制品80脱模困难部位的优先脱模,接下来的继续开模动作中,在限位螺栓90的作用下,相继完成了第二开模顺序及第三开模顺序的动作;即产品的前模胶位的脱模动作实现了分别分开在第一开模顺序及第三开模顺序的开模动作中完成。在合模过程中,前模抽 芯机构直接由水口板压回到原位。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做出具体的改变或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鼎盛达模具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鼎盛达模具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29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芯PU建筑砌块生产线的发泡固化限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具的夹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