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屋面隔热装饰复合型材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4371.1 | 申请日: | 2013-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6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丁家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众合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D3/35 | 分类号: | E04D3/35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地址: | 526200 广东省肇庆市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屋面 隔热 装饰 复合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复合型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屋面隔热装饰复合型材。
背景技术
多年以来,对于传统屋面构造建筑中的顶楼住户来说,存在几大难题,其一是由于屋面无保温隔热性能,使居民深受冬寒夏热之苦。设置采暖空调的房间,能量大量流失,热能电能浪费严重;其二是屋面容易漏雨。即便现在大众已经开始注重屋面隔热保温,却还是因为不了解保温材料的性能而导致重复施工。现在还有很多人在用以前的老办法做屋面防水隔热,在先做完防水后,将有机保温裸板铺平在墙体基面然后压钢丝网再倒入水泥砂浆混凝土,这样的现场操作使工序复杂繁多,且有机保温板本身无法与混凝土粘结,时间一长,保温板便会与水泥砂浆分层、开裂、变形,使保温效果大大降低,且屋面日积月累的蒸汽、积水无法排出,使其天花板渗水。这样的保温工程,不但造价高,消耗了大量人工,浪费材料,施工时还有可能因为一点火星引燃有机保温裸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保温工程成本高、浪费人力物力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屋面隔热装饰复合型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屋面隔热装饰复合型材,包括有保温板芯,所述保温板芯的两侧面设置抗裂砂浆层,抗裂砂浆层的外侧面还铺设有装饰防护面板,所述抗裂砂浆层包括粘结剂与网格布。
所述保温板芯为挤塑板、聚苯板、岩棉板或酚醛板等常用的保温板材。
所述网格布为耐碱玻纤网格布或铁丝网。
所述装饰防护面板为由水泥砂浆混凝土混合而成的高强度防护面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安装时,铺盖了装饰防护层的面层朝上,可起到装饰以及防护的作用;未铺盖装饰防护层的一面,只需采有点粘法或条粘法将抗裂砂浆层与屋面结合,高强度的抗裂砂浆层与屋面的粘结度即保证了本复合型材与墙体的粘结度;另外,此材料由机械复合完成,比之传统的屋面施工方法,性能更稳定,结构牢固,造价更低,安装方便,安装后,此屋面便可直接投入应用,使用寿命与建筑物同比,不开裂、空彭。本产品用于屋面构造中,施工快,工期短,不浪费材料,点粘或条粘法留下的空隙能有效排气排水,同时也提高了保温效应,节能效果更明显。有机保温板有抗裂层和装饰防护层的保护,可将保温施工现场的火灾率降到最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复合型材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屋面隔热装饰复合型材,其包括保温板芯4以及用于粘结保温板芯4、设置在保温板芯4两侧面的抗裂砂浆层2,保温板芯4可以是常用的挤塑板、聚苯板、岩棉板、酚醛板等各类型保温板等常用的保温板材;抗裂砂浆层2为粘结剂与网格布3以及抗折、抗拉、抗压等附材的混合体;网格布3可以是耐碱玻纤网格布或铁丝网;铺盖了抗裂砂浆层2的保温板芯的上面再铺盖一层装饰防护面板1;装饰防护面板1是由水泥砂浆混凝土混合而成的高强度防护面层。
本申请人为了响应国家节约能源,降低建筑物使用能耗得号召,应广大群众的需求,专门研发了符合国家标准的建筑材料,本产品是由导热系数极低的保温板,保温板的两面都用高强度的抗裂砂浆压入网格布,抗裂砂浆包括抗折、抗拉、抗压等其它附材,这些步骤由机械一次性复合而成,待凝固后,再在其中一面加入高强度混凝土,待凝固后,形成屋面隔热的装饰防护面层。此材料性能稳定,结构牢固,造价低,安装方便,安装只需采用点粘法或条粘法直接粘贴在屋面上,待粘结剂干后,此建筑面便可直接投入应用,本产品用于屋面构造中,施工快,工期短,简单方便,不浪费材料,点粘或条粘法留下的空隙能有效排气排水,杜绝了火灾的发生,有效的解决上述所有问题。
上列详细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具体说明,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为的等效实施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众合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众合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43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