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清管球接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4702.1 | 申请日: | 2013-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0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朱海山;姚海元;李清平;程兵;庞维新;陈绍凯;陈宏举;张海红;王军;周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B08B9/057 | 分类号: | B08B9/057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清管球 接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管球接收装置,可应用于括海上油气处理平台和油气集输站。
背景技术
石油和天然气从井口采出通过管道输送至处理工艺系统过程中,由于石油中的蜡、沥青质等组分在一定条件下会沉积在管壁上;另一方面,随着时间增加,管线内液相逐渐增多,减少了管线的流通面积,从而降低了管线的有效输送能力,增加管路压降,甚至形成水合物,严重时堵塞管道。因此,在管线运行一段时间以后,需要进行清管作业将管线内沉积物或液体清除出来,即从管线起点发清管球,并通过设在管线终端的清管球接收装置进行接收清管球。
目前,国内外石油工业中常用的清管球接收装置有很多种,但是对于多条管线汇集到油气处理系统的情况,如采用常规的清管球接收装置,需要为每条管线都配置一个清管球接收装置,导致设备投资升高,占用的空间增加,造成极大的浪费。尤其对于海洋石油平台而言,其苛刻的空间要求迫使尽量减少油气处理系统占用的平台空间。因此,有必要研制一种多分支管式清管球接收装置,以减少多条管线汇集到油气处理系统时所安装的清管球接收装置数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清管球接收装置,具体为一种多分支管式清管球接收装置,其减少了多条管线汇集到油气处理系统时所安装的清管球接收装置数量,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重力作用将不同管径管线的清管球收集到同一装置内;本实用新型的清管球接收装置可直接与标准法兰连接,减少了占地面积,并简化了多分支管线清管流程。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清管球接收装置,它包括清管球接收筒和若干个分支管线;
所述清管球接收筒的两端口处分别设有上挡板和下挡板,且所述下挡板与水平面之间设有夹角;
所述若干个分支管线均与所述清管球接收筒的筒壁相连通,且沿所述清管球接收筒的径向布置;
所述分支管线内设有清管器接收阀和系统入口阀,所述清管器接收阀用于控制所述分支管线与所述清管球接收筒之间的连通;所述系统入口阀用于控制所述分支管线与油气处理系统之间的连通。
上述的清管球接收装置中,所述若干个分支管线的内径不等,且最大的所述分支管线的内径不大于所述清管器接收阀的内径。
上述的清管球接收装置中,从所述上挡板至所述下挡板的方向上,所述分支管线的内径依次减小,避免发生小清管球进入大管径管线内的情况。
上述的清管球接收装置中,所述下挡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45度,在没有高度限制的情况下,尽量使该角度越小越好,以充分利用重力使清管球滚落至所述下挡板处。使用时,所述下挡板与地面之间应注意留有足够空间,以便打开下挡板取出清管球。
上述的清管球接收装置中,所述若干个分支管线均通过法兰与输送管路相连接,可快速与输送管道连接与拆卸。
上述的清管球接收装置中,在所述清管球接收筒的底部处设有一个旁通管线,所述旁通管线内设有旁通阀。
上述的清管球接收装置中,所述旁通管线的内径与内径最大的所述分支管线的内径相等,保证接收最大内径的分支管线的清管球时不产生大的压降。
上述的清管球接收装置中,在所述清管球接收筒上于每个所述分支管线的入口处的下部设有清管头信号探头,以监测清管球是否进入所述清管球接收筒内。
上述的清管球接收装置中,所述清管球接收筒上靠近所述上挡板处设有气体放空阀,靠近所述下挡板处设有液体放空阀。
本实用新型清管球接收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紧凑,且两端有标准法兰,便于与管道进行连接、拆卸;相对常规的清管器接收装置,本实用新型所占安装面积更小,而且清管球接收筒安装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更适宜在海上石油平台等对设备占用空间要求严格的场合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管球接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记如下:1连接法兰、2管线Ⅰ清管器接收阀、3管线Ⅰ系统入口阀、4清管球接收筒、5管线Ⅱ清管器接收阀、6管线Ⅱ系统入口阀、7清管头信号探头、8旁通阀、9上挡板、10气体放空阀、11下挡板、12液体放空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47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儿童折叠车
- 下一篇:车辆遇险逃生安全带连接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