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系异物阻留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6034.6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6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卜育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24 | 分类号: | F16L55/24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物 阻留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系加工制作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系异物排除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船舶建造或其他工农业生产中,由设备和管系组成的系统得到十分广泛的运用,但管系在安装过程中,由于通常采取分段安装技术、且施工人员粗心大意,不时会在安装完成的管系中残留有螺栓、螺母、电焊条、气割余料等异物,这些异物往往在系统中残留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才能被流体带到设备(主要是泵类),导致设备运动件(如泵类叶片)损坏。如在船舶建造中,压载水系统就是十分典型的例子:由于压载水系统主管路连接数条支管路,故管路总长度较长,通常达到一、两百米,甚至数百米,这么长的管路只可能采取分段安装技术、在安装完成的管系中难免残留有螺栓、螺母、电焊条、气割余料等异物,在排压载水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水流带到压载泵,导致叶轮损坏。
为了防止出现管系安装残留异物损坏设备,常见的方法是在设备前加设滤器,但由于滤器外形较大、占据较大的空间,且价格昂贵,有时人们往往不愿设置;另一个方法是在设备前加装金属滤网,但拆洗麻烦,且容易因阻留异物和附生水生物而产生流阻,所以也存在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系异物阻留器,可以将在管系安装过程中残留其中的螺栓、螺母、电焊条、气割余料等异物阻留在该装置里,从而不被流体带到设备,保护设备运动件不受损坏,而且还能长时间不用拆出来清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管系异物阻留器,该管系异物阻留器包括有管状本体,于管状本体的一侧设有阻留箱体,而管状本体内设有连通阻留箱体并可使管状本体内部的异物进入阻留箱体的阻留口,阻留箱体设有可使阻留箱体内的流体回流到管状本体的导流孔,阻留箱体上设有可活动拆装的阻留箱盖。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阻留箱体内部设有可吸附进入阻留箱体内的异物的吸附器。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阻留箱体焊接组合于管状本体的底侧,在管状本体的底部焊装阻留箱体的区域内,按流体运动方向分别开设阻留口和导流孔;阻留箱体的底端通过螺栓连接阻留箱盖,吸附器设置在阻留箱盖内侧面上。
所述吸附器为磁铁构件。
所述管状本体的端部设有法兰。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管系异物阻留器,是在管状本体的一侧设有阻留箱体,可以将在管系安装过程中残留其中的螺栓、螺母、电焊条、气割余料等异物阻留在阻留箱体里,从而不被流体带到设备,保护设备运动件不受损坏,而且不会产生流阻,还能长时间不用拆出来清洁,在使用过程中也无需维修;其具有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投资成本低、安装方便的优点,极大提升设备和管系组成的系统的使用性,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实施例的俯视内部结构分布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管系异物阻留器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管系异物阻留器,主要由管状本体1、法兰2、阻留箱体3、阻留箱盖4、垫片5、吸附器7、阻留口8、导流孔9等组成。
管状本体1由常规金属管子制成,两端分别焊装法兰2,利用两端法兰2可将该管系异物阻留器十分方便而简单地接入整个管系之中。管状本体1的一侧设有阻留箱体3,且管状本体1内设有连通阻留箱体3并可使管状本体1内部的异物进入阻留箱体3的阻留口8,阻留箱体3设有可使阻留箱体3内的流体回流到管状本体1的导流孔9,阻留箱体3上设有可活动拆装的阻留箱盖4。在本实施例中,管状本体1是在底部焊装阻留箱体3,阻留箱盖4装在阻留箱体3的底端,阻留箱盖4与阻留箱体3之间安装垫片5,通过螺栓将阻留箱盖4和垫片5固定于阻留箱体3上。阻留箱盖4内侧安装吸附器7,本实施例中,吸附器7为磁铁构件,利于吸附管系中残留的螺栓、螺母、电焊条、气割余料等异物。阻留口8和导流孔9是在本体1底部焊装阻留箱体3的区域内按流体运动方向分别开设,图2所示,阻留口8的口径适宜异物落入阻留箱体3,而导流孔9可以有一个或多个,其孔径较小,可有效阻隔较大异物回流到管系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60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人工语音带宽扩展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物流托盘码放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