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涡凹曝气机的油水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7839.2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28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林远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科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涡凹曝气机 油水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装置,尤其属于油水分离器。
背景技术
油水分离器就是将油和水分离开来的设备,工业级油水分离器主要用于处理带油的工业污水,现有的油水分离器如图1所示,包括罐体1、进水管4、气泡发生器16、收油槽6、出油口5、出水口7、出水管8、回流管10、污泥槽12、排泥管13,罐体1通过罐体支架14进行固定,罐体底部为上大下小呈倒喇叭状的污泥槽12,排泥管13与污泥槽12底部相通。回流管10的进口位于罐体1的上部,处于收油槽6的下方,回流管10的另一端与进水管4相接。出水口7位于罐体1的下部,通常位于气泡发生器16的下方,但出水管8的出口高于回流管10的进口,这样保证出水的含油量少,气泡发生器支架17由四根钢筋均匀分布组成,将气泡发生器16固定于罐体1上,空气通过气泡发生器16的小通孔形成气泡进入污水中,气泡上升及破裂对污水形成扰动,使小油滴聚集成大油滴,浮力加大,加速油、水分离。若出水质量差,可打开回流管10的阀门,将罐体1上部的水回流至进水管4重新进入油水分离系统,再一次进行油水分离处理,这样能更有效的提高油水分离处理能力,但延长了污水处理时间,增加成本。由于现有环形曝气管17的出气孔固定,致使气泡运动轨道相对固定,因此其对污水的处理不够均匀而影响污水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油水分离器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出气均匀,能在保证污水中油水分离均匀,提高污水处理效果的带有涡凹曝气机的油水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涡凹曝气机的油水分离器,其它包括油水分离器罐体、气泡发生器、进水管、出油口、收油槽、排泥管、污泥槽、出水口、出水管,要点在于在罐体上固定有涡凹曝气机,涡凹曝气机的出气孔位于进水管下方。
利用涡凹曝气机旋转出气,气泡呈螺旋状上升,气泡与污水均匀混合,涡凹曝气机不需要清理喷嘴,不会发生阻塞现象。能有效去除水中油分子,特别适用于去除浮油、乳化油、溶解性油。
涡凹曝气机出气孔的直径为2-5mm。
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在罐体内的气泡发生器的上部固定有集油板,集油板由扇形板材卷曲成上小下大的锥台,锥台内表面光滑,锥台中心为逸油孔,集油板上均匀开有多个小通孔。
在现有油水分离器的基础上增加集油板,由于集油板光滑、内表面向上方倾斜,帮助微小的油珠在沿集油板内壁上升的过程中相互聚结成大油珠,浮力增大,油珠的上升速度也加快,集油板上所开的小通孔减少了上、下流层贯通的阻力,避免集油板上的油分子被水冲走,有利于集结成大颗粒油珠,油、水分离彻底,大大改善污水处理效果。
经实验证明集油板上小通孔的直径为2-10mm时,油水分离速度快、效果好。
集油板由两个相同大小的半个锥台对锁构成。方便维修拆装。
油水分离器罐体间隔固定有不少于两个的集油板的固定架,集油板固定于固定架上。理论上越多层集油板能使油水分离越彻底,但成本越大,通常选择:油水分离器罐体间隔固定有2-7个的集油板的固定架,有2-7层集油板固定于固定架上。
在一定范围内,增加集油板倾角可使油水分离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但倾角越大,所使用的材料越多成本越大,经试验集油板形成的锥台其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20-160度。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涡凹曝气机能够产生极其微小的气泡,且螺旋上升,与污水均匀混合,能有效去除水中油分子,特别适用于去除浮油、乳化油、溶解性油。油水分离速度快、均匀、处理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油水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集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集油板的展开视图
其中: 1罐体 2涡凹曝气机 3涡凹曝气机进气口 4进水管 5出油口 6收油槽 7出水口 8出水管 9集油板 91小通孔92逸油孔93固定架 10回流管 11出气孔 12污泥槽 13排泥管 14罐体支架 16气泡发生器 17气泡发生器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理解本实用新型,对下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改,添加和替换都是可能的,都没有超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科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福建科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78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