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船用发电机组负荷试验用水电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8147.X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9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林;赵勇;何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C10/02 | 分类号: | H01C10/02;H01C1/0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创益专利事务所 44249 | 代理人: | 李卫平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发电 机组 负荷 试验 水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发电机组负荷试验用水电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针对于发电机负荷试验所采用的电阻箱,通常有两种类型:干电阻和水电阻。
干电阻的特点是在发电机负荷试验的过程中功率比较稳定,波动较小。缺点是造价比较昂贵,初期购置费用较高,另外在加减负荷的过程中容易对发电机造成突加突卸,而且使用过程中受环境影响较大,一旦遇到雨季,则无法继续使用。另外,加热丝所产生的热量需要外部通风强制带走,但船厂的使用条件通常比较恶劣,空气中的灰尘很容易将散热元器件中的缝隙堵死,造成散热不畅,进而引起电热元器件的损坏。水电阻造价相对比较低廉,对环境要求较低。但目前大部分的水电阻存在一个显著的缺点,就是散热效果不好,负荷波动较大。
水电阻的调节方式分两种,一种是极板移动,水面静止;另一种是极板相对静止,通过调节水位高低的形式来进行负荷调节。针对前一种,主要是通过调节马达经减速箱收放钢丝绳带动极板上升或下降,或者是利用液压泵站驱动油缸带动极板升降,也有通过涡轮蜗杆的方式调节极板的升降;后一种主要以调节水面高低为主,有压缩空气调节,也有闸板升降调节等方式,这些方式都存在在前面所述的工作盐水散热效果不好的问题。国内某些专门的柴油发电机组工厂,为了解决工作介质的散热问题,通过采用类似建筑中央空调冷却散热的方式,引进了冷却塔对工作介质进行冷却,散热效果较好,但由于其占地面积较大,设备固定,不能移动,无法适应船厂的实际要求。通常船厂的发电机负荷试验装置要经常在不同的试验船舶上面移动,而且所允许的占地空间较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发电机组负荷试验装置中明显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行稳定,体形小,环境适应性强,成本相对比较节约的船用发电机组负荷试验用水电阻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船用发电机组负荷试验用水电阻装置,该水电阻装置设计为集装箱形态,箱内设置多个工作水缸和一个储备水缸,储备水缸布置在工作水缸下方,每个工作水缸与储备水缸之间均配备有供水泵和排水泵,工作水缸中的水电阻工作极板相对固定。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供水泵和排水泵的出口为自然风冷的喷洒冷却结构。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储备水缸的上端口为敞开设计,而工作水缸上设有溢流孔连通储备水缸。
上述方案进一步是:所述该水电阻装置配置有PLC控制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运行功率大、散热效果好、运行稳定、移动方便、易于维护,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大大提升了发电机组负荷试验的功效。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2为供水泵及管路原理图;
附图3为排水泵及管路原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PLC控制柜的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现原理:发电机组负荷试验装置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消耗能量,在试验过程中,将发电机组产生的电能转化为热能。水电阻之所以会产生负荷波动,问题主要原因就在于热量不能有效的散发出去。而水电阻的主要工作介质是盐水,对于热水来说,最有效的散热方式就是要流动,要尽量的增加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本实用新型就是利用这一最基本的物理现象,通过配置结构上的优化和调节方法上的优化的基础上实现的。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船用发电机组负荷试验用水电阻装置,该水电阻装置100设计为集装箱形态,箱内设置多个工作水缸1和一个储备水缸2,储备水缸2布置在工作水缸1下方,多个工作水缸1并排分布在储备水缸2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箱内设置三个并列且相互靠在一起的工作水缸1,每个工作水缸1与储备水缸2之间均配备有供水泵3和排水泵4。工作水缸1中的水电阻工作极板相对固定,工作极板上方通过铜排线直接与水电阻装置配置的PLC控制柜5内的断路器进行连接。水电阻装置100按照20尺标准集装箱进行设计及单元布置,体形小,吊运方便,因而可适应不同环境使用,提升实施功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814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