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美洲大蠊饲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8208.2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53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梁成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宾川成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范严生;张媛德 |
地址: | 6716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美洲 饲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美洲大蠊饲养箱。
背景技术
美洲大蠊是蜚蠊科中体积最大的昆虫。成虫体长29~35毫米,红褐色,翅长于腹部末端,触角很长,前胸背板中间有较大的蝶形褐色斑纹,斑纹的后缘有完整的黄色带纹。美洲大蠊原产于南美洲,食性广泛、喜食糖和淀粉,是世界性卫生害虫。
美洲大蠊性寒味咸,有毒,有辛辣味,有散瘀、消积、解毒、利水、消肿等功能。主治儿童疳积、扁桃腺炎、身体包块、痈疮肿痛和蜈蚣、毒蛇咬伤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美洲大蠊的醇提取物对癌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还具有提高免疫作用、保肝作用、促进组织修复作用和抗炎、镇痛作用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洲大蠊独特而巨大的药用价值被研究和开发出来,但美洲大蠊原料非常有限,仅靠捕捉天然生长的美洲大蠊,是无法满足制药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就急需对美洲大蠊进行人工养殖。现有技术文献中曾报到过美洲大蠊的人工养殖技术,如用箱体进行封闭式养殖,这种封闭式养殖虽然可以隔离美洲大蠊身上的病源菌,但存在操作不便、占地面积大、箱体内的饲养空间有限等不足,不利于进行规模化养殖。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生产成本低、操作方便,能实现规模化养殖的美洲大蠊饲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美洲大蠊饲养装置,包括数块带固定孔的隔板和数根连接管,所述的连接管穿过固定孔将隔板连接成叠加层状,所述的隔板之间通过设在连接管上的套管相互隔开,所述的连接管两头上设有插孔和插销。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连接管为5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板之间通过套管相互隔开1.5-2cm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由于只采用隔板和连接管作为制作饲养箱的原料,因此生产成本低、重量轻、操作方便;由于通过套管将隔板相互隔开1.5-2cm,就能对隔板进行定位,使美洲大蠊在隔板隔开的空间中生活和饲养;由于隔板相互连接成叠加层状,而且隔板可以单层多个拼接或多层拼接,因此占地面积小,能方便地摆放在饲养架上,形成很大的饲养空间,实现规模化养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插销 2-隔板 3-连接管 4-套管 5-固定孔 6-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美洲大蠊饲养装置,包括12块带固定孔5的隔板2和5根连接管3,每块隔板2上设有5个固定孔5,5根连接管3分别穿过隔板2上的固定孔5,将隔板2相互连接成叠加层状,隔板2之间通过套接在连接管3上的套管4相互隔开1.5-2cm距离,5根连接管3两头上设有插孔6,插销5插入插孔6中,将两头的隔板2固定在连接管3上。
本实用新型长、宽、高分别为45.5cm、31.5cm和31.5cm,所述的隔板2为木质三合板,所述连接管3的长度为45.5cm,采用PE管,其孔径为1.5cm,套接在连接管3上的套管4的孔径为2cm,长度为1.8cm。该装置可以拼接成5000多组,形成100平方米的饲养空间,可饲养2500万只美洲大蠊。本实用新型因采用轻质的木质三合板和PE管,因此重量轻,生产成本低,操作简便,还具有占地面积小,能实现规模化养殖等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宾川成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宾川成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82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下机器人专用海底管道堵漏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陶瓷阀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