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倍率起重吊钩及起重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29911.5 | 申请日: | 2013-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99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宋威;章琢;赵波;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34 | 分类号: | B66C1/3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倍率 起重 吊钩 起重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倍率起重吊钩及具有该单倍率起重吊钩的起重机。
背景技术
随着履带起重机向大吨位方向的发展,工况组合越来越多,起重吊钩(下文均简称“吊钩”)的型号也不断增加,作业过程中吊钩遇到的问题也相继突显出来。理论上,起重机具有一个与其型号相对应的额定起重量,而该额定起重量的大小应当等于吊钩的重量和所吊载的重物的总重量。因此,在起重机的型号一定的情况下,即额定起重量为定值的时候,吊钩的重量越轻越好。
但是,吊钩的重量一旦减轻,将有出现空钩状态下无法自由下落的可能,其原因在于:吊钩的自由下落需要克服滑轮轴承所带来的阻力以及由钢丝绳自身重力产生的阻力,在起重高度较高并且吊钩缠绕倍率较大时,需要克服的阻力相应较大;反之,在起重高度较低并且缠绕倍率较少时,需要克服的阻力相应较小。
图1-3显示的是目前所使用的吊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目前所使用的吊钩包括外加重块1’、基座2’和钩头总成3’,其中:外加重块1’为罩形结构,其顶部具有一个通槽11’和多个通孔12’。基座2’的顶部设置有吊耳,两者一体制造。从基座2’的顶部往下开设有第一螺纹孔21’,基座2’的底部具有一个凹槽22’和第二螺纹孔23’。外加重块1’上的通槽11’从基座2’上方套入后,再用螺栓4’从外加重块1’上的通孔12’插入基座2’上的第一螺纹孔21’,便可以将外加重块1’和基座2’固定在一起(如图2、图3所示)。
钩头总成3’包括钩体31’、具有中心通孔的块体32’和螺母33’,钩体31’从块体32’的中心通孔穿过,其连接端裸露在外,该连接端与螺母33’螺纹连接。钩体31’通过轴承(图中未示出)与块体32’转动连接。螺母33’的侧壁开设有贯穿轴承所在空间的孔,作为注入润滑脂的注油孔34’。块体32’开设有与其轴心线相平行的通孔35’,利用螺栓4’便可以从通孔35’的底部插入基座2’的第二螺纹孔23’中,使钩头总成3’能够连接在基座2’的底部。
基于上述提到的吊钩结构,在吊钩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通常是先计算出最恶劣工况下基座2’和钩头总成3’能够保证安全使用所需要的尺寸值,再根据该尺寸值计算出吊钩的整体重量值;同时,考虑吊钩在最高起重高度工况下使用时仍能自由下落所需的最小理论重量值和最大理论重量值。实际制造过程中,上述的整体重量值和最小理论重量值或最大理论重量值的差值便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外加重块1’的重量(比如:通过加宽和/或加厚的方式)来进行平衡。
但是,由于最大理论重量值与上述的最小理论重量相差很大,因此,单靠通过增加外加重块1’的重量来进行平衡无法适应不同组合工况。例如,如果吊钩是考虑最大理论重量值而制得的,这样必然会使该吊钩在其余工况下使用时偏重。在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一定时,其能够吊载的重物的总重量将降低,即吊载能力下降。这样就导致原本在某工况下还可以继续使用该吊钩吊载重物,却因为吊钩偏重而使其能够吊载的重物总重量超出该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这时就不得不更换新的吊钩(更轻的吊钩)甚至使用更大吨位的起重机才能满足工况要求。这样的话,必然会增加成本,而且,还会给用户带来较多不便。
此外,由图3可以看出,注油孔34’被外加重块1’罩住,每次加润滑脂时需要拆掉外加重块1’和基座2’,使用不方便。同时,现有的基座2’与其上面的吊耳是由一个整体加工而成的,部分的加工材料利用率较低,而且加工过程较为繁琐,制造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单倍率起重吊钩及起重机,其重量可根据实际工况的需求进行调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倍率起重吊钩,其包括依次连接的吊耳总成(1)、钩头总成(2)和基座(3),吊耳总成(1)、钩头总成(2)和基座(3)相互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单倍率起重吊钩还包括至少一个配重块(4),各配重块(4)依次堆叠在基座(3)的顶部,并且,相邻的两个配重块(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吊耳总成(1)连接在配重块(4)的顶部。
进一步地,配重块(4)包括第一块体(41)以及设置在第一块体(41)上的第一螺纹通孔(42)和第一沉头通孔(43),第一沉头通孔(43)与其相邻的下方的配重块(4)的第一螺纹通孔(42)相对应,并通过螺纹连接件相连接。
进一步地,吊耳总成(1)与配重块(4)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2991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由连接板统一安装的家具门铰
- 下一篇:一种模具校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