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直流电源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0071.4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0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丁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凌波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058;H02J7/00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展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8 | 代理人: | 杨乐兵 |
地址: | 5181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流电源 动力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提供双直流电源的动力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动力锂离子电池在移动电话、便携式计算机、摄像机、照相机等、部分代替了传统电池。大容量锂离子电池已在电动汽车中试用,将成为21世纪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电源之一,已经在人造卫星、航空航天和储能方面得到应用。
近年来,随着环保要求的提高和安全使用的要求,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更符合环保要求,过热、过充及长时间使用均不会爆炸,确保使用者的人身安全。目前市场上所采用的单体锂离子电池具有一定的电压等级,普遍适用于通讯使用,对其他电子产品的应用存在局限性。
因此,有必要拓展锂离子电池在电子应用领域的使用空间,那就是提高其应用的电压等级及根据应用情况形成单体直流电源或正、负双电源,使其在如直流功放器、仪器仪表电动产品及其他电子产品等得到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双直流电源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以满足使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对电子产品中一些芯片需高电压等级及正、负双电源供电的要求。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直流电源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中串接的第一锂离子电池模块和第二锂离子电池模块;设置在外壳上的正电源输出端、负电源输出端和零电源输出端,正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一锂离子电池模块的正极,负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锂离子电池模块的负极,零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一锂离子电池模块和第二锂离子电池模块的公共端;第一锂离子电池模块和第二锂离子电池模块具有相同的结构,均包括可充电的供电单元以及连接在供电单元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保护电路。
其中,保护电路包括:控制芯片,该控制芯片的其中两个接脚分别通过电阻与所述供电单元的正极和负极连接;与所述供电单元并联连接的电容;以及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控制芯片与所述供电单元的负极之间的开关元件。
其中,所述开关元件包括两个场效应晶体管,两个场效应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的其中两个接脚连接、源极互连,且其中一个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连接所述供电单元的负极,而另一个场效应晶体管的漏极连接第一锂离子电池模块或第二锂离子电池模块的负电源输出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动力锂离子电池结构简单且工作可靠,并可灵活应用,既可作为双电源电池组使用,也可作为单电源供电使用,尤其适配于直流功率放大器或同类电压等级要求的电子产品、电动玩具、仪器仪表等产品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直流双电源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其包括外壳、内置在外壳中串接的第一锂离子电池模块1和第二锂离子电池模块2;设置在外壳上的正电源输出端、负电源输出端和零电源输出端,且正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一锂离子电池模块1的正极EB+,负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二锂离子电池模块2的负极EB-,零电源输出端连接第一锂离子电池模块1和第二锂离子电池模块2的公共端G。
其中,第一锂离子电池模块1和第二锂离子电池模块2具有相同的结构。以第一锂离子电池模块1为例,其包括:聚合物材料制成且可充电的供电单元U1;连接在供电单元U1的正极和负极之间的保护电路,用于为第一锂离子电池模块1提供充电放电、过流、过压和短路等保护功能。其中,所述保护电路包括:控制芯片IC1,该控制芯片IC1的其中两个接脚分别通过电阻R1和电阻R2与所述供电单元U1的正极和负极连接;连接在所述供电单元U1的负极与电阻R1一端的电容C1;以及两个分别连接在所述控制芯片IC1的其中两个接脚与所述供电单元U1的负极之间的开关元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开关元件为场效应晶体管。在第一锂离子电池模块1中,两个场效应晶体管G1和G2的栅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IC1的其中两个接脚连接、源极互连,且场效应晶体管G1的漏极连接所述供电单元U1的负极,而场效应晶体管G2的漏极为第一锂离子电池模块1的负电源输出端。在第二锂离子电池模块2中,两个场效应晶体管G3和G4的栅极分别与所述控制芯片IC2的其中两个接脚连接、源极互连,且场效应晶体管G3的漏极连接所述供电单元U2的负极,而场效应晶体管G4的漏极为第二锂离子电池模块2的负电源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凌波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凌波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00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能够旋转插座的插线板
- 下一篇:一种用于卧室的多功能壁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