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AF线肩架安装托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1677.X | 申请日: | 2013-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12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尹勇;吴荣超;王志华;赵永琦;张继民;孙建;周库博;喻中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2/00 | 分类号: | E04H1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100036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f 线肩架 安装 托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电气化铁道供电设施施工工具,具体为用于架设接触网用的AF线肩架安装托架。
背景技术
成绵乐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工程采用H型钢柱,其AF线肩架采用柱顶安装结构,肩架本体长2.5米,重达87公斤。在进行试安装时发现,每个小组(6人)每天仅能安装10组,且存在安装困难、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安全隐患多等问题,个别小组还出现了肩架从高空坠落的现象。成绵乐全线11800多组AF线肩架,按目前的施工方法将严重制约整个成绵乐接触网工程的进度,对施工方法进行改进刻不容缓。
通过对AF线肩架安装过程的分析,关键点是肩架在柱顶的支撑,由于肩架本身长,在柱顶仅300mm左右的支点,全靠人力支撑相当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AF线肩安装托架,施工中以代替人力托顶肩架,从而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施工中的安全保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AF线肩架安装托架,包括横向承托的槽钢,以及一端与槽钢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的支撑角钢,以及连接槽钢与支撑角钢的斜撑角钢,槽钢与支撑角钢连接端处设置承托角钢,托角钢设置用于安装于H型钢柱上的螺孔;槽钢另一端设置承托轴承装置,承托轴承装置包括,AF线肩架导向架以及设置于其内的轴承。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角钢下端设置保证AF线肩架安装托架在H型钢柱上下移动的防偏卡箍。
作为优选,承托的槽钢规格为50*37*4.5,长度为1085mm;所述斜撑角钢长度700mm、支撑角钢长度400mm,承托角钢长度205mm,规格均为∠40*40*4。
作为优选,所述轴承为两套6210型轴承,间距为100mm。
使用过程:
利用安装托架进行AF线肩架安装时,先用绳索和闭口滑轮将托架拉至H型钢柱顶部,利用支柱田野侧的孔,采用M20的螺杆把AF线肩架安装托架。再用绳索和闭口滑轮将AF线肩架拉至H型钢柱顶部,人工将AF线肩架平放在柱顶和安装好的托架上,再将AF线肩架向田野侧推至安装位置,采用M20的螺杆先把AF线肩架线路侧一端连接紧固,并达到力矩标准。拆除之前安装的AF线肩架安装托架,然后采用M20的螺杆把AF线肩架田野侧一端连接紧固,并达到力矩标准。一组肩架从施工准备到结束,共用时约7分钟。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
本安装托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利用废旧附加线肩架本体或备角钢加工。整体重量轻,便于使用,在使用托架进行肩架安装时,不仅节约大量的体力,更增加了安全性。利用安装托架进行AF线肩架安装,一个小组(6人)每天可安装70组,相对于原施工效率提高了6倍,而且避免了用人工托顶时出现气力不继而造成肩架从空中坠落的危险。成绵乐全线11800组AF线肩架,采用本安装托架施工,可节约人工6068个工日。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AF线肩架安装托架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AF线肩架安装托架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意的AF线肩架安装托架,包括横向承托的槽钢1,以及一端与槽钢1的一端垂直固定连接的支撑角钢4,以及连接槽钢1与支撑角钢4的斜撑角钢2,槽钢1与支撑角钢4连接端处设置承托角钢3,托角钢3设置用于安装于H型钢柱上的螺孔;槽钢1另一端设置承托轴承装置,承托轴承装置包括,AF线肩架导向架以及设置于其内的轴承5。所述支撑角钢4下端设置保证AF线肩架安装托架在H型钢柱上下移动的防偏卡箍6。承托的槽钢1规格为50*37*4.5,长度为1085mm;所述斜撑角钢2长度700mm、支撑角钢4长度400mm,承托角钢3长度205mm,规格均为∠40*40*4。所述轴承5为两套6210型轴承,间距为100mm。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实用新型专利,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16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