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雨水渗透型侧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1770.0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3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林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东都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4 | 分类号: | E03F5/04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 代理人: | 孙宇宏 |
地址: | 116422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 渗透 型侧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道路路面雨水收集和利用的工程,具体涉及一种雨水渗透型侧沟。
背景技术
由于城市道路硬覆盖的增加,作为主要的淡水资源之一的雨水大部分与污水合流或者排入污水处理厂,或者由于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不足,导致与污水排放到河川及海洋,不但造成雨水资源的浪费,而且造成河水及海水污染,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
发明内容
城市道路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工程是解决城市道路雨水问题的有力技术措施,系统工程由雨水渗透型侧沟、路边雨水收集井、雨水渗透型溢流井、雨水渗透型检查井及雨水储存池五个核心构建及附属结构组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雨水渗透型侧沟,以实现城市道路雨水的渗透、导流及储存功能。
本实用新型雨水渗透型侧沟⑴采用沟体⑵及底盖⑻的分体结构,沟体⑵开口向下扣在底盖⑻上;沟体⑵分为平顶∏型沟体和拱顶∩型沟体,∏型沟体适用于沟体⑵比较窄的结构,拱顶∩型沟体适用沟体⑵比较宽的结构;沟体⑵侧面设有渗透口⑶,根据周边地形情况、土质的渗透系数以及渗透量的要求决定渗透口⑶的位置、数量及布局,渗透口⑶开口的形状为长方台型;所述附属结构是在雨水渗透型侧沟⑴下面及两个侧面采用单粒度碎石⑼层,单粒度碎石⑼层外部复盖透水土工布10。
雨水渗透型侧沟⑴在雨水收集井、雨水渗透型溢流井或者是雨水渗透型检查井⑷之间;雨水渗透型侧沟⑴为自由坡度型或采用断差式配置, 即不需要整条管路设置同一坡度。
雨水渗透型侧沟⑴的埋设位置在人行步道下,路缘石下或车道下;有车道承重型,步道非承重型等多种结构。
本实用新型有益处在于:具有收集的路面雨水进行导流,储存和渗透功能;根据地面和地下状况选择设置方式,大大降低施工难度;工厂化生产预制件,现场组装,节时、省力;降低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雨水渗透型侧沟纵断示意图;
图2是平顶∏型沟体横断示意图;
图3是拱顶∩型沟体横断示意图。
图标说明:雨水渗透型侧沟1、沟体2、渗透口3、井4、标准型侧沟5、横断车道型侧沟6、长度调整型侧沟7、底盖8、单粒度碎石9、透水土工布10、底部土基11、拱顶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所示,雨水渗透型侧沟1采用沟体2与底盖8的分体结构,沟体2分为平顶∏型沟体和带拱顶12的∩型沟体,沟体2开口向下扣在底盖8上;沟体2侧面设有渗透口3,渗透口3开口的形状为长方台型,渗透口3即可防止外侧的碎石进入沟内,亦可防止流入沟内的垃圾阻塞,使收集的雨水通过渗透口3缓慢渗入地下,根据周边地形情况、土质的渗透系数以及渗透量的要求决定渗透口3的位置、数量及布局;在雨水渗透型侧沟1下面及两个侧面采用单粒度碎石9辅层,单粒度碎石9辅层外部复盖透水土工布10,即增加雨水渗透型侧沟1的雨水储存量,还可以扩大渗透面积,增加渗透效果。铺设时不必按照通常埋设一般排水管时的首先作现场浇筑垫层、施工时要保证管路平整、按设计的坡度和位置铺设等;而是先将底部土基11和底层单粒度碎石9辅层夯实;底盖8下入、调整好高度,由于重量轻易于调整,而且保证底盖8和地基碎石紧密结合,底盖8铺完后,将沟体2开口向下扣上,即完成安装。
目前为止的渗透侧沟基本上是埋在道路表面,开口向上,上面为盖板;这种结构当有重型车辆通过时,容易破损,维修率高,维持费用高;并且由于埋设的深度浅,渗透的雨水容易导致路基浸水,强度下降,从而影响路面强度;如图1所示, 雨水渗透型侧沟1为地下埋入型,有效地避免上述问题。雨水渗透型侧沟1主要功能是对收集的路面雨水进行储存、渗透和导流。首先设计雨水渗透型侧沟1的容积以满足所预计的降雨强度、降雨量度及集水面积的要求,并且具有一定的储留量;雨水渗透型侧沟1在雨水收集井,雨水渗透型溢流井或者是雨水渗透型检查井4之间;雨水收集井、雨水渗透型溢流井或者是雨水渗透型检查井4的间隔距离,根据排水量,道路坡度等计算得出;雨水渗透型侧沟1为自由坡度型或采用断差式配置, 即不需要整条管路设置同一坡度,而是根据地形设置任意坡度;而且不必连续,遇到不可移设的煤气管道,水管,电缆等各种障碍物时,可以在任意位置断开,不必移设其他管路;断开位置用一圆管连接,或在此处设一处雨水渗透型溢流井,将断开处的雨水导入;雨水渗透型侧沟1的埋设位置根据现有道路的状况以及地下管道,电缆等地下埋设物的情况任意选择,可以设置在人行步道下,路缘石下或车道下;根据其埋设位置及所受承载力的要求进行设计,分别有车道承重型,步道非承重型等多种结构;例如承重等级,埋入重车道的时候,可采用带拱顶12的∩型沟体。根据其上方道路的路况,可以设置标准型侧沟5、横断车道型侧沟6、长度调整型侧沟7;标准型侧沟5是根据每个路段的长度计算出其大小,标准型为每块2米或3米长,为基本型;横断车道型侧沟6使用在道路交叉点位置,为重车承载型,其上顶和侧壁根据计算相应加厚;长度调整型侧沟7为长度调整块,根据雨水渗透型溢流井或者是雨水渗透型检查井之间的距离,计算出使用标准块的个数,不足部分用其调整。在工厂预制好,避免现场切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东都建材有限公司,未经大连东都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17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温防水密封井盖
- 下一篇:一种智能座便器的喷杆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