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地下外墙渗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4006.9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131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柴艳飞;王存贵;余流;张云富;陆海英;黄克起;方杰;朱芳;高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韩素琴 |
地址: | 30045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地下 外墙 渗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过程中防止地下渗水装置,尤其适用于地下外墙所处的地下水位较高及含水量大的防止地下外墙渗水装置。
背景技术
地下外墙结构施工完成后,由于其内支撑或者临时在其内施工其他附属结构,需要在地下外墙上开挖用于支撑穿过地下外墙的施工孔洞。支撑挖孔的过程中及挖孔后支撑孔洞之间存在空隙,都会存在地下结构外墙外侧渗水问题。目前,建筑工程上一般采用混凝土支撑穿过外墙板位置设置一圈遇水膨胀止水条。膨胀止水条遇水后,因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下垂,抗拉伸强度不够,容易发生断裂,达不到真正止水的目的。另外,膨胀止水条的施工需要钻孔和开槽,施工工序较繁琐。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施工方便、节约时间、防水强度高的防止地下外墙渗水装置。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止地下外墙渗水装置,包括有地下外墙和设置在地下外墙上的预设孔,所述预设孔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钢筋与第二钢筋,所述第一钢筋与所述第二钢筋之间设置有止水板,所述止水板的一端通过合页与所述第一钢筋连接。
所述止水板与所述预设孔之间设置有建筑材料层。
所述止水板厚度为10~15mm。
所述止水板尺寸比所述预设孔的直径大50-80mm。
本实用新型有意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止水钢板将预设孔封盖,因止水钢板的强度大,抗渗性能好,可以有效的防止地下水外渗。2、止水钢板一侧通过合页与预设孔上第一钢筋连接,这样可以很方便地使止水钢板开启或关闭。例如,在支撑需要穿过预设孔时,可以将止水钢板绕合页打开,施工结束后可以将止水钢板闭合,方便施工,节约时间。3、止水板的位置根据施工的需要随时灵活安装,同时安装完毕后可以立即使用,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4、止水板与预设孔之间留有的缝隙通过喷射混凝土防止地下水外渗到地下外墙主体中,防漏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剖面图。
1—地下外墙 2—预设孔 3—第一钢筋 4—第二钢筋 5—止水板
6—合页 7—建筑材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止地下外墙渗水装置,包括有地下外墙1,预设孔2,所述地下外墙上1设置有预设孔2,地下结构外墙防水装置要根据其地下水位的高低和含水量的大小决定预设孔的直径长度和防水装置的位置。所述预设孔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钢筋3与第二钢筋4,所述第一钢筋3与所述第二钢筋4之间设置有止水板5,所述止水板5的一端通过合页6与所述第一钢筋3连接。合页为普通合页即可。所述止水板5与所述预设孔2之间设置有建筑材料层7。该建筑材料层可以为混凝土层或者为水泥砂浆层。所述止水板5厚度为10~15mm。本实用新型中止水板的厚度为12mm。所述止水板的尺寸比所述预设孔的直径大50~80mm。例如,当预设孔直径为200mm,止水板为矩形,其长度为255mm,宽度270mm。又如,当预设孔直径为200mm,止水板为圆形,其直径为265mm。再如,当预设孔直径为200mm,止水板为椭圆形,其长轴直径为276mm,短轴直径为252mm。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1、在地下结构外墙施工过程中预设孔的位置埋设预埋第一钢筋、第二钢筋,将第一钢筋、第二钢筋与地下结构外墙的钢筋网用铁丝绑扎在一起,并用现浇混凝土浇筑,振捣密实均匀,两个钢筋的直径为12-18mm。2、将第一钢筋与合页的一侧焊接牢固。3、将合页的另一侧与止水钢板焊接牢固,同时要手动试一下打开、关闭止水钢板是否顺利,止水钢板的厚度为10-15mm,截面尺寸根据预设孔的尺寸确定,每侧截面的尺寸比预设大50-80mm。4、在支撑出墙施工完毕后将止水钢板的另一侧与第二钢筋焊接牢固。5、在止水钢板四周喷射混凝土,然后在用人工抹平,确保混凝土的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混凝土中骨料的最大粒径不能大于15mm。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度,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造,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40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测斜系统
- 下一篇:带防护网式安全窨井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