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书夹式软硬结合线路板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4225.7 | 申请日: | 2013-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36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陈家文;曾宪茂;余敏;胡晓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安费诺诚信软性电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4 | 分类号: | H05K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8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书夹 软硬 结合 线路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路板,尤其是一种可弯曲变形的软硬结合线路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逐渐趋向轻而薄,高稳定性、高散热性等高集成的电路和线路的要求,PCB板的生产技术也随之提高,因此软硬结合的高精密印制板更能符合当今电子市场的走势。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软硬结合线路板,对层数较少并且结构单一的板来说,各方面性能还能满足。但是,对于层数较多的软硬结合线路板来说,在弯曲折叠后,会经常出现在裂纹、断线或断路情况,而且稳定性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稳定性好、连接可靠的书夹式软硬结合线路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书夹式软硬结合线路板,包括软板、硬板,所述硬板连接有软板,所述硬板和软板上分布有导线,所述软板为至少两层,所述软板对应硬板接口处于并行连接,并且软板所在中间位置均为拱起结构。
为了能够在弯曲折叠使用时不会出现异常情况,所述软板的弯折外表面软板组所在中间位置为拱起结构,所述软板的弯折内表面软板组所在中间位置也为拱起结构。
为了进一步能够在弯曲折叠使用时不会出现异常情况,所述软板的中间软板组相对于弯折内表面软板组也呈向外拱起结构。
为了更进一步能够在弯曲折叠使用时不会出现异常情况,所述软板所在的弯折内表面软板组比中间软板组的长度要短,所述中间软板组比弯折外表面软板组的长度要短。
本实用新型的有效果是:弯折时不会出现裂纹、断路、短路或功能失效现象,而且便于安装,稳定性好、连接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书夹式软硬结合线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书夹式软硬结合线路板的剖视图;
图中:1-硬板、2-软板、21-导线、22-弯折内表面软板组、23-中间软板组、24-弯折外表面软板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书夹式软硬结合线路板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书夹式软硬结合线路板,包括硬板1、软板2,硬板1连接有软板2,而且硬板1和软板2上分布有导线21,软板2为至少两层,可以是三层、四层、四层或更多层。软板2对应硬板1接口处于并行连接,并且由于各组软板长度依次递增的原因,软板所在中间位置为拱起结构,这样当软板2在弯曲折叠使用时,各组软板间不会因为弯折半径的不同而内外产生应力,出现裂纹、断路、短路或其他功能失效现象,而且便于安装,稳定性好、连接可靠。
如图2所示:软板2的弯折外表面软板组24所在中间位置为拱起结构,并且软板2的弯折内表面软板组22所在中间位置也为拱起结构。同时,软板2的中间软板组23相对于弯折内表面软板组也向外拱起结构。同时,软板2所在的弯折内表面软板组22比中间软板组23的长度要短,并且中间软板组23比弯折外表面软板组24的长度要短。这样,也能更好地保证软板2在弯曲折叠使用时,避免层间裂纹或线路裂纹或断路,也提高了可靠性及装配的易操作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安费诺诚信软性电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安费诺诚信软性电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42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恒温陶瓷片的电路板集成加热系统
- 下一篇:一种拉幅机静电消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