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冷式制冷器的水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4783.3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7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流塘;黄盛如;杨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将乐禾生原生态菌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李雁翔 |
地址: | 353300 福建省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冷 制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器节能技术领域,涉及水冷式制冷器的水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水冷式制冷器的水冷却装置的性能对制冷器的效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现有技术的水冷式制冷器的水冷却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近底部壁面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冷却塔1、设置在冷却塔1下方的蓄水池3、连通冷却塔1进水口和制冷器出水口的热水管2、连通蓄水池3近底部壁面和制冷器进水口的冷水管4;塔出水口通过塔出水管5与蓄水池3连通。
采用这样技术的水冷式制冷器的水冷却装置当然可以使用,但在气侯炎热的南方地区,单靠冷却塔的冷却,效果还不够理想,能耗也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冷却及节能效果更好的水冷式制冷器的水冷却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冷式制冷器的水冷却装置,包括近底部壁面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冷却塔、设置在冷却塔下方的蓄水池、连通冷却塔进水口和制冷器出水口的热水管、连通蓄水池近底部壁面和制冷器进水口的冷水管;所述的蓄水池一侧壁还靠连设置有深水池;塔出水口通过塔出水管与深水池连通;深水池的底面低于地平面,深水池的容积大于蓄水池的容积;蓄水池在靠深水池侧的近底壁面设有连通口与深水池连通。
所述的深水池的池口面与蓄水池的池口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蓄水池一侧壁还靠连设置有深水池;塔出水口通过塔出水管与深水池连通;深水池的底面低于地平面,深水池的容积大于蓄水池的容积;蓄水池在靠深水池侧的近底壁面设有连通口与深水池连通。大地因热容大,温度相对稳定,夏天与大气空间的温差较大,深水池由于容积大且深入地表下,可更有效利用地表下的大地相对低温自然降温,降温后的温水再通过连通口自然流入蓄水池,由于有效利用了自然冷能,因此可大大降低能耗,使得水冷式制冷器整个系统的冷却及节能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水冷式制冷器的水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编号说明如下:冷却塔1、热水管2、蓄水池3、冷水管4、塔出水管5、连通口6、深水池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水冷式制冷器的水冷却装置,包括近底部壁面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冷却塔1、设置在冷却塔1下方的蓄水池3、连通冷却塔1进水口和制冷器出水口的热水管2、连通蓄水池3近底部壁面和制冷器进水口的冷水管4;所述的蓄水池3一侧壁还靠连设置有深水池7;塔出水口通过塔出水管5与深水池7连通;深水池7的底面低于地平面,深水池7的容积大于蓄水池3的容积;蓄水池3在靠深水池7侧的近底壁面设有连通口6与深水池7连通。
所述的深水池7的池口面与蓄水池3的池口面齐平。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大地因热容大,温度相对稳定,夏天与大气空间的温差较大,因此制冷器出水口出来的热水经热水管2与冷却塔1的进水口连通;水经冷却塔1降温后从冷却塔1的出水口通过塔出水管5流入深水池7;深水池7由于容积大且深入地表下,可更有效利用地表下的大地相对低温自然降温,降温后的温水再通过连通口6自然流入蓄水池3,由于有效利用了自然冷能,因此可大大降低能耗,使得水冷式制冷器整个系统的冷却及节能效果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将乐禾生原生态菌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将乐禾生原生态菌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47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有鼠标垫的鼠标
- 下一篇:一种制管机刚带轮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