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铁路平车车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4928.X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42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付玲;李林;季扬清;邓杰;李明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04 | 分类号: | B61D1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008***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铁路 平车 车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运输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的铁路平车车体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铁路平车车体长度均在12m-16m之间,车辆定距在12m以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在满足铁路限界的情况下,由于车体宽度一致,而车体长度偏小,造成车体承载面积有限,车体承载货物的体积受限,影响了车体的承载能力,增加了车辆编组;(2)由于车体总长有限,无法满足较长货物的运输要求,降低了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能增大运载货物体积的新型平车车体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型铁路平车车体,包括由侧梁(1)、端梁(2)、中梁(3)、枕梁(4)、大横梁(5)、小横梁(6)构成的框架结构,以及设置在所述框架结构上方的地板(7),关键在于:所述中梁(3)由两个左右间隔设置的同型号的工字钢(3a)、以及将这两个同型号工字钢(3a)相连的上、下盖板(3b、3c)焊接而成,所述端梁(2)为冷弯槽钢并与中梁(3)搭接,所述侧梁(1)采用与中梁(3)同型号的工字钢制成并与端梁(2)搭接,且所述上盖板(3b)的左右两端向外延伸后与侧梁(1)搭接,所述枕梁(4)为变截面箱型结构,且枕梁(4)截面由中梁(3)位置处朝侧梁(1)方向逐渐变小,所述大横梁(5)、小横梁(6)均采用工字钢制作并与侧梁(1)、中梁(3)焊接,所述车体总长度L大于1600mm。
优选为,所述车体总长度L为19600±50mm,车辆定距D为15500±50mm。
所述地板(7)采用花纹钢板制成,能有效防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车体长度增大,车体承载面积增大,相应地提高了货物运送体积,在运送同等体积货物情况下,可有效减少车辆编组数量。通过优化中梁、端梁、侧梁、枕梁的结构,一方面大大提高了车体强度及刚度,另一方面减少了制造工序,缩短了工时。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 为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大型铁路平车车体,由框架结构和设置在框架结构上方的地板7构成。框架结构由侧梁1、端梁2、中梁3、枕梁4、大横梁5、小横梁6构成。侧梁1位于左右两侧,端梁2位于前后两端,中梁3前后贯通并左右居中设置。枕梁4位于前中部和后中部,大横梁5、小横梁6间隔设置,枕梁4、大横梁5、小横梁6均左右延伸。各零件之间采用焊接结构,整个框架结构为左右对称结构,与传统的铁路平车车体结构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区别在于:如图3所示,中梁3由两工字钢3a、一个上盖板3b和一个下盖板3c焊接而成。两工字钢3a同型号且左右间隔设置,上盖板3b和下盖板3c分别将两工字钢3a相连。上盖板3b焊接在两工字钢3a的上方,下盖板3c焊接在两工字钢3a的下方,使两工字钢3a固连为一体。
如图1所示,端梁2为冷弯槽钢并与中梁3搭接,侧梁1采用与中梁3同型号的工字钢制成并与端梁2搭接,结合图3所示,上盖板3b的左右两端向外延伸后与侧梁1搭接。大横梁5、小横梁6均采用工字钢制作并与侧梁1、中梁3焊接,车体总长度L大于1600mm。
如图2所示,枕梁4为变截面箱型结构,且枕梁4截面由中梁3位置处朝侧梁1方向逐渐变小。
最好是,车体总长度L为19600±50mm,车辆定距D为15500±50mm,车辆定距D是指前、后枕梁3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地板7最好采用花纹钢板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长征重工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492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