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纳米体碱式硝酸铜反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5613.7 | 申请日: | 2013-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08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秦海元;吴望发;戴良玉;方遵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明科飞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18 | 分类号: | B01J19/18;B01J19/10;B01J19/26;C01G3/0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55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体碱式 硝酸铜 反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体碱式硝酸铜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在纳米体式碱式硝酸铜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硝酸铜盐液和碱液充分混合后,以尽量大的比表面送入反应器中与母液充分混合以进行反应,现有技术中的反应器多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混合效果无法满足纳米体式碱式硝酸铜的生产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纳米体碱式硝酸铜反应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纳米体碱式硝酸铜反应装置,包括一反应器本体,所述反应器本体上设置有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为至少3个环绕反应器本体等间隔分布的超声波发生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应器本体的上还设有母液加入口、硝酸滴入口、酸度计、温度计、混液高压喷雾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混液高压喷雾装置包括一喷嘴座、一喷嘴本体和一压盖,喷嘴本体的下端出液口的内径小于喷嘴本体的内管径,喷嘴本体套装在喷嘴座中,压盖盖设在喷嘴座的上开口以固定喷嘴本体,喷嘴的上端伸出压盖以接通第一液体管道,喷嘴本体的下部与喷嘴座的内壁间具有与外界连通的间隙,该喷嘴座的侧壁开设有一连通该间隙的供高压液体输入的高压进液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喷嘴座的上部设有阶梯孔,所述喷嘴本体的上部设有凸缘,该凸缘和阶梯孔彼此配合以定位喷嘴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喷嘴本体的下部的侧壁从上到下渐次靠近喷嘴本体的轴线,喷嘴座的内管壁的形状与喷嘴本体的下部的侧壁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喷嘴座的下端出液口的内径为所述喷嘴本体的下端出液口的内径的两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超声波发生器的数目为6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搅拌装置采用至少3个环绕反应器本体等间隔分布的超声波发生器,能够将雾状的硝酸铜盐液及碱液的混合液与反应母液充分混合,以产生纳米体碱式硝酸铜,反应效果良好;
2、本实用新型的喷嘴本体的下部与喷嘴座的内壁间具有与外界连通的间隙,该喷嘴座的侧壁开设有一连通该间隙的供高压液体输入的进液口,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纳米体式碱式硝酸铜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充分的混合硝酸铜盐液和碱液,并以高压喷雾的形式输出,增大了反应的比表面,提高了纳米体式碱式硝酸铜的生产效率和成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功率超声波发生器的分布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混液高压喷雾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纳米体碱式硝酸铜反应装置,包括一反应器本体1,所述反应器本体1上设置有搅拌装置、母液加入口13、硝酸滴入口14、酸度计15、温度计16、人孔17和混液高压喷雾装置11。其中所述搅拌装置为6个环绕反应器本体1等间隔分布的高功率超声波发生器121。
如图4所示,所述混液高压喷雾装置11包括一喷嘴座110、一喷嘴本体111和一压盖112,喷嘴本体111的下端出液口1110的内径小于喷嘴本体111的内管径,喷嘴本体111套装在喷嘴座110中,压盖112盖设在喷嘴座110的上开口以固定喷嘴本体111,喷嘴的上端伸出压盖112以接通第一液体管道,喷嘴本体111的下部与喷嘴座110的内壁间具有与外界连通的间隙1101,该喷嘴座110的侧壁开设有一连通该间隙1101的供高压液体输入的高压进液口1102。所述喷嘴座110的上部设有阶梯孔1103,所述喷嘴本体111的上部设有凸缘1112,该凸缘1112和阶梯孔1103彼此配合以定位喷嘴本体111。所述喷嘴本体111的下部的侧壁从上到下渐次靠近喷嘴本体111的轴线,喷嘴座110的内管壁的形状与喷嘴本体111的下部的侧壁适配。所述喷嘴座110的下端出液口1102的内径为所述喷嘴本体111的下端出液口1110的内径的两倍,且该两下端出液口共同形成混液高压喷雾装置11的喷雾口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明科飞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三明科飞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56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