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磨砂固定凸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6480.5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2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郑广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184 | 分类号: | B62D1/184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沈履君 |
地址: | 2018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动 助力 转向 系统 磨砂 固定 凸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固定装置,具体地说,涉及的是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体统的磨砂固定凸轮。
背景技术
机械的回转或滑动件,它把运动传递给紧靠其边缘的滚轮或者在槽面上自由运动的针杆,这种具有曲面工作轮廓或者边缘的构件叫做凸轮。凸轮广泛运用于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机械领域,包括汽车领域。
汽车的转向管柱安装在车身上,作用是支承转向盘以及与转向盘连接的转向轴、万向传动轴,以便把转向操作传递给转向器。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管柱有2个机械性能评价指标:一为手柄操作力的大小;另一个是手柄锁紧情况下的管柱保持力大小;两者成正比关系。从安全以及客户考虑,希望手柄力尽可能小以满足人体工程学要求同时管柱保持力大以满足安全要求,现有设计上这是一对相对矛盾的要求,表现为客户抱怨手柄操作力太大,操作不方便,不符合人体工程学。所以现有的用于固定转向管柱的凸轮设计亟待需要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磨砂固定凸轮,通过在凸轮表面增加磨砂设计,在保持手柄操作力不便的情况下,大大提高管柱整体的保持力。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磨砂固定凸轮,包括凸轮本体,所述凸轮本体与转向管柱接触,所述凸轮本体的两个端部设置有磨砂层。
优选地,所述磨砂层设置于所述凸轮本体与所述转向管柱接触的一面。
优选地,所述磨砂层位于所述凸轮本体一整层面,也可以为位于所述凸轮本体上的多个局部部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磨砂固定凸轮,在凸轮的两端增加磨砂设计,通过增加凸轮与转向管柱接触面的摩擦阻力来固定住转向管柱,在保持手柄操作力不便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转向管柱整体的保持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解释,但是以下的内容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磨砂固定凸轮,包括凸轮本体1,所述凸轮本体1与转向管柱接触,所述凸轮本体1的两个端部设置有磨砂层2。
本实施例中,所述磨砂层2设置于所述凸轮本体1与所述转向管柱接触的一面。
本实施例中,所述磨砂层2是所述凸轮本体1一整层面,也可以为位于所述凸轮本体1上的多个局部部位。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凸轮本体1的两端增加所述磨砂层2设计,通过增加所述凸轮本体1与转向管柱接触面的摩擦阻力来固定住转向管柱,在保持手柄操作力不便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转向管柱整体的保持力。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天合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64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线控独立转向五连杆悬架导向机构系统
- 下一篇:幼儿推车上的座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