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起伏闸门式防波堤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8421.1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0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仲保京一;猿桥正晃;森井俊明;桥本步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李雪春;王维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起伏 闸门 防波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例如用于抵御海啸或大潮的设置于港湾的起伏闸门式防波堤。
背景技术
作为所述起伏闸门式防波堤,存在一种利用浮力使门体立起的起伏闸门式防波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如图7的(a)所示,所述起伏闸门式防波堤包括:门体102,其基端部被支承成转动自如从而能够起伏(港外侧为倒伏侧);拉杆(未图示),用于防止所述门体102向港内侧倾倒;以及供气装置104,能向所述门体102供气。此外,在所述门体102的前端部形成有空气室122,并且设置有将空气从所述供气装置104引导到所述空气室122的空气配管123。在这种起伏闸门式防波堤中,通过供气装置104并借助空气配管123向空气室122供气,将所述空气室122内的水排出,如图7的(b)所示,使门体102开始立起。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3-227125号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起伏闸门式防波堤中,由于仅利用浮力使门体102的前端部上浮到水面,所以如果作为门体102倒伏侧的港外侧的水位下降,则门体102会倒伏。于是,港内侧的水位也随之下降。因此,在例如有大的海啸所引起的回流波到来等、使港外侧的水位极端下降时,如图8所示,港内侧的水位也会异常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起伏闸门式防波堤不能防止回流波到来所引起的港内侧水位异常下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起伏闸门式防波堤的门体因浮力立起、因自重倒伏,所述起伏闸门式防波堤的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包括支承装置,所述支承装置支承因门体倒伏侧的水位下降而倒伏至规定角度的门体。
此外,在所述起伏闸门式防波堤中,支承装置具有支承件,所述支承件能够支承倒伏至规定角度的门体,所述支承件配置成能够在支承门体的支承姿势和不支承门体的非支承姿势之间进行切换。
而且,在所述起伏闸门式防波堤中,支承装置具有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固定支承件的支承姿势。
此外,在所述起伏闸门式防波堤中,支承装置具有操作线缆,所述操作线缆与支承件连接,且挂在所述固定机构上,能够利用操作线缆的松弛或牵引,使支承件从非支承姿势向支承姿势的切换与固定机构的固定联动。
此外,所述起伏闸门式防波堤还包括:收纳部,收纳门体;系留件,系留或放开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门体;以及盖,能封闭收纳有所述门体的收纳部的间隙,当放开被系留的门体时,所述盖开放所述间隙。
按照所述起伏闸门式防波堤,由于所述门体不会随着门体倒伏侧的水位下降而倒伏至规定角度以上,所以能够防止回流波到来所引起的门体倒伏侧的相反侧的水位异常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起伏闸门式防波堤的通常状态的简要侧视图。
图2是表示同一起伏闸门式防波堤有推进波到来的状态的简要侧视图。
图3是表示同一起伏闸门式防波堤有回流波到来的状态的简要侧视图。
图4是说明同一起伏闸门式防波堤的支承装置的动作的放大侧视图,(a)是支承杆倒伏状态的图,(b)是支承杆开始立起状态的图。
图5是说明同一支承装置的动作的放大侧视图,(a)是支承杆立起并锁定前的状态的图,(b)是支承杆立起并锁定后的状态的图。
图6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起伏闸门式防波堤的系留装置而将门体的前端部和基端部放大的放大侧视图,(a)是门体被系留的图,(b)是门体被放开的图。
图7是现有起伏闸门式防波堤的简要侧视图,(a)是表示门体倒伏时的图,(b)是表示门体立起时的图。
图8是表示现有起伏闸门式防波堤有回流波到来的状态的简要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起伏闸门式防波堤
2 门体
3 支承装置
8 系留装置
41 支承杆
51 固定杆
61 固定钩
71 操作线缆
81 间隙
85 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起伏闸门式防波堤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图1~图5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简图、图6是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简图。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造船株式会社,未经日立造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84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