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凹筋淬火感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9552.1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59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健;张伟;王大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62 | 分类号: | C21D1/62;C21D1/4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钟玉敏 |
地址: | 201209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凹筋 淬火 感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处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凹筋淬火感应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为止,由于国内外各个大中型汽车冲压企业对模具的各方面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相应的对模具的淬火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但现阶段国内大中汽车模具制造型企业的淬火主要方式是依靠工作人员手动火焰淬火,这种手工操作方法有着灵活多变,设备要求不高,成本较低等优点。而其不足之处也相应存在的,例如所需淬火区域的深度,宽度,硬度不均匀,偶尔会出现开裂,熔化等不好现象,手工火焰淬火质量较难控制。其原因是这种操作方式都依靠工作人员的长久经验凭肉眼观察火焰的颜色来分辨火焰的温度,并在手工淬火过程中随着氧气乙炔的不断被使用其相应的气体存储瓶的压力也在随着减小,在此过程中就需要工作人员来不断的调节氧气或乙炔的气流大小以保证火焰温度的稳定,存在表面容易烧化、过热与淬裂,很难达到均匀的淬火层与均匀的表面硬度,质量较难控制等风险。
汽车覆盖件模具的拉沿模需要对双凹筋进行淬火加工,如图1所示,单凹筋淬火感应器一次只能对一条凹筋5淬火,这样会导致发生二次感应另一条凹筋退火的情况。因此函待一种可同时对双凹筋进行淬火的热处理设备,避免双凹筋因分开淬火造成退火,进而导致硬度等质量指标达不到技术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凹筋淬火感应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凹筋淬火感应器,包括接触板、导电板、绝缘板以及有效圈,所述有效圈的前端并排设有两个导磁体。
进一步地,所述导磁体的感应面为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导磁体间间隔预设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导磁体间设置有一屏蔽体。
进一步地,所述屏蔽体为封闭磁体。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在进行双凹筋淬火热处理时,利用本实用新型双凹筋淬火感应器进行自动淬火,可以确保两条凹筋的同时进行,得到稳定的淬火质量,提供硬度均匀,热影响区域小,变形小且稳定的淬火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模具手工淬火出现过烧,硬度不均匀,二次感应退火等现象,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单凹筋淬火感应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凹筋淬火感应器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有效圈
11 导磁体
2 绝缘板
3 导电板
4 接触板
5 凹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请参阅图2,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双凹筋淬火感应器的一种实施方式,包括接触板4、导电板3、绝缘板2以及有效圈1,有效圈1的前端并排设有两个导磁体11,因凹筋筋上的凹处不需要硬度,因此导磁体的感应面设计为平面。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并排设置的导磁体11确保两条凹筋5同时进行淬火,从而保证均匀的淬火层以及均匀的表面硬度,降低淬火部位型面的变形量,得到稳定的淬火质量。
因为两条凹筋间无需热处理,硬度越低越好,所以两个导磁体间隔预设的一定距离设置。同时又因中间部位和铸件需要有一定的间隙才能保证足够小的感应量,所以可先在有效圈前端设置两块铜片,两块铜片间预留一定距离,使中间部位空出,然后再在铜片上敷上导磁体,或者将导磁体做到足够厚可以达到相应目的。也可以直接在两个导磁体间设置一封闭磁体构成屏蔽体,以屏蔽磁场。但出于节省成本的目的,优选第一种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赛科利汽车模具技术应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9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铝、灰自动分离机
- 下一篇:一种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模切保护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