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139567.8 | 申请日: | 2013-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607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孙长征;赵同峰;赵海南;吴睿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吕敏 |
地址: | 110015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框架 加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柱是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重要的传力构件,在结构中起着承载上部荷载及抗侧移的作用。地震作用下柱的破坏往往会引起结构的整体倒塌,后果十分严重,因此,柱的安全性能是混凝土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的关键。抗震设计中一般有“强柱弱梁”的要求,当工程结构由于结构设计与施工失误、建筑物使用功能变更、既有建筑设防标准过低和抗震规范条款变动等因素都必须将结构进行抗震加固,以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近些年,工程界对钢筋混凝土柱的加固展开了大量工作,包括加大截面法、包钢法,缠碳纤维法等,由于实际工程的复杂性,加固的效果往往不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结构,它加固效果优越、实用性强、应用方面广、方便施工。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凝土框架柱的加固结构,在框架柱外层设置成凿毛处理层,在框架柱的周边配置柱竖向通长纵筋、在框架柱一侧或几侧配置翼墙竖向通长纵筋及沿所述各纵筋竖向设置的多个水平连接筋,所述水平连接筋至少一组,对称设置于框架柱两侧,形成闭合箍筋,现浇混凝土形成翼墙,与原混凝土框架柱成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凿毛处理层的凿毛深度5~10毫米,凿毛痕的间距为10~30毫米。
进一步地,所述柱、翼墙竖向通长纵筋贯穿楼板及梁,与相邻上下层柱、翼墙竖向通长纵筋搭接连接形成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柱为中柱或边柱时,水平连接筋为W型结构,每两个为一组对称设置于框架柱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柱为角柱时,水平连接筋为N型结构,每两个为一组对称设置于框架柱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相邻两框架柱间距沿长度方向大于等于宽度方向的两倍时,沿宽度方向设置一组水平连接筋包围框架柱,并现浇混凝土形成单个翼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框架柱外增设的竖向纵筋及闭合的水平连接筋构成的箍筋,增大框架柱的有效截面面积及竖向承载力。
2.本发明框架柱侧面增设的翼墙与原有框架柱形成一体,共同受力,提高框架柱的抗弯、抗剪能力及其整体抗侧移刚度。
3.本发明在施工过程中取材方便,整体性能好,应用范围广,经济效益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中柱整体加固示意图。
图2是中柱竖向立面图。
图3是图2的A-A截面剖面图。
图4是边柱整体加固示意图。
图5是W型水平连接筋示意图。
图6是角柱整体加固示意图。
图7是图6中N型水平连接筋示意图。
图中:1.框架柱,2. 柱竖向通长纵筋,3. 翼墙的竖向通长纵筋,4. W型水平连接筋,5.翼墙,6. N型水平连接筋,7.楼板,8.梁,9. 凿毛处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描述:
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为本发明中柱加固示意图,在原框架柱1外层设置成凿毛处理层9,在框架柱1的周边配置柱竖向通长纵筋2、在一侧或几侧翼墙的竖向通长纵筋3及沿所述纵筋的竖向设置的多个W型水平连接筋4,如图5所示,所述W水平连接筋4带有相互交错的三个凹槽,形成W型结构,W水平连接筋4为相互垂直的两组,每组均沿框架柱1中线对称设置于框架柱的两侧,形成闭合箍筋,现浇混凝土形成“十”字翼墙5,与原框架柱1成为一体。
所述凿毛处理层9的凿毛深度5~10毫米,凿毛痕的间距为10~30毫米。
所述柱竖向通长纵筋2及翼墙的竖向通长纵筋3贯穿楼板7及梁8,与相邻上下层对应的柱、翼墙竖向纵筋2、3搭接连接形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凿毛处理以及楼板7开洞:首先对框架柱1外层进行凿毛处理,凿毛深度5~10毫米,凿毛痕的间距为10~30毫米。其目的是使新浇筑混凝土与原有混凝土更加牢固的结合,并在楼板7及梁8对应柱竖向通长纵筋2及翼墙的竖向通长纵筋3位置开洞。
步骤2:钢筋绑扎:先绑扎柱竖向通长纵筋2,将加工好的W型水平连接筋4对称放置于柱竖向通长纵筋2的外侧,形成闭合箍筋。然后放置翼墙的竖向通长纵筋3与W型水平连接筋4绑扎形成钢筋骨架,现浇混凝土使翼墙5与框架柱1形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沈阳建筑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1395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通道
- 下一篇:建筑施工套式钢管支架的套盘结构及其应用